试题详情
简答题一般检查
  • 一般检查的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与营养、意识状态、面容表情、体位姿势、步态、皮肤、淋巴结等。受检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一)全身状态检查1.体温(1)口测法:将消毒过的体温计置于舌下,紧闭口唇,不用口腔呼吸,测量5min后读数。正常值为36.3~37.2℃。(2)肛测法:受检者取侧卧位,将肛门体温计头部涂以润滑剂,徐徐插入肛门,深达肛门体温计一半为止。测量5min后读数。正常值为36.5~37.7℃。(3)腋测法:将体温计置于腋窝深部,上臂将体温计夹紧,测量5min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发热的临床分度如下,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体温低于正常称体温过低,见于休克、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等。2.脉搏用示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平放于桡动脉近手腕处,进行触诊,至少30s,以30s脉搏数乘以2即为脉率。注意脉搏的频率和节律。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检查桡动脉时,可检查颞动脉、耳前动脉、颈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正常成人脉搏60~100/min,节律整齐,强度相等。脉率大于100/min,即为脉搏增快,病理情况下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心力衰竭、贫血、休克等。脉率<60/min,为脉搏减慢,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高血压、二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脉率与心率不一致’脉率少于不齐,见于过早搏动、心房颤动等。不整脉见于窦性心律不齐、过早搏动、心房颤动等。交替脉、奇脉、水冲脉、脉搏紧张度、动脉壁的情况见血管检查。3.呼吸观察受检者胸壁和腹壁的起伏,一呼一吸算1次。计数呼吸30s,乘以2为呼吸频率。注意频率,节律和深度。正常成人呼吸12~20/min,节律均匀,深浅适宜。呼吸频率超过20/min,称呼吸增快,可见于发热、疼痛、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功能不全;呼吸频率低于12/min,称为呼吸减慢,见于呼吸中枢受抑制,如药物中毒(巴比妥、吗啡等)或颅内压增高等;呼吸深度受限,见于呼吸肌麻痹、较严重的腹水等,以及肺气肿,胸膜炎、胸腔积液、气胸等;呼吸加深,称为Kussmaul呼吸。见于糖尿病酮中毒、尿毒症时的酸中毒等;潮式呼吸多发生于颅内压增高(如脑膜炎、脑出血、脑炎、脑肿瘤等)、中毒(如巴比妥类)及其他临危疾病;间停呼吸临床意义与潮式呼吸大致相同,15min严重,常常在呼吸完全停止前发生;双吸气主要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前期。4.血压(1)测量前嘱受检者安静休息15min。测量时取坐位或仰卧位。(2)受检者手臂(一般以右上肢为准)裸露伸直并外展45°,掌心向上,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坐位平第4肋软骨,仰卧位与腋中线同一水平)。(3)2将3压计气袖展平,驱尽袖带内的气体,气袖中部对着肱动脉,缚于上臂,气袖下缘距肘窝线2~3cm,不可过紧或过松,以恰能放进一手指为宜。开启水银槽开关。(4)检查者左手指于肘窝上肱二头肌腱内侧触及肱动脉搏动后,将听诊器体件置于搏动处(不要接触气袖,更不能塞在气袖下),准备听诊,右手握气球关闭气阀以适当速度向气袖内打气(打气前,压力计读数为0,即气袖内空气全部排出),边打气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使汞柱徐徐下降(以每秒2mm为宜)。(5)注意音响的变化及注视汞柱上的刻度,从无声至听到第一声响,此时汞柱所指刻度为收缩压读数,继续放气,汞柱降至声音消失时所示压力值为舒张压。同样方法再测定1次,取2次测定的平均值为血压值。(6)测量后,排尽袖带内余气,关闭气门,整理袖带,放回盒内。将血压计向水银槽倾斜45°同时关闭水银槽开关。(7)记录血压结果。正常人血压变动范围较大,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正常血压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舒张压80~89mmHg。正常成人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为30~40mmHg。成人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称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正常值与高血压之间者,称为临界性高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者称为低血压。高血压常见于原发性高血压病、肾疾病、肾上腺皮质和髓质肿瘤、颅内压增高等。低血压常见于休克、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脏压塞、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脉压增大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病、主动脉粥样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等。脉压减小常见于低血压、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严重的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重度心功能不全等。5.发育通过观察受检者的年龄、智力和体格成长状态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发育正常与否。成人正常的指标为:胸围约等于身高的一半;两上肢展开的长度约等于身高,坐高等于下肢长度,体重(kg)=身高(cm)-100。年龄与智力,体格成长状态关系均衡即为发育正常。6.营养通过观察受检者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的发育情况综合判断营养状态。营养状态分3等。(1)良好:黏膜红润、皮肤光泽、弹性良好,皮下脂肪丰满而有弹性,肌肉结实,指甲、毛发润泽。(2)不良:皮肤黏膜干燥,弹性减低,皮下脂肪菲薄,肌肉松弛无力,指甲粗糙有条纹或凹陷,毛发稀疏,无光泽。(3)中等:介于两者之间。营养不良多见于摄食不足、消化吸收不良,或消耗过多等。肥胖常见于单纯性肥胖或继发于某些内分泌疾病等。7.意识状态一般多用问诊检查,通过对话,来了解病人思维、反应、情感活动、定向力等,同时还要做痛觉试验、瞳孔反射、角膜反射、肌腱反射等以测定意识障碍的程度。(1)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病人处于病理的睡眠状态,但可被轻度刺激或语言唤醒,醒后能回答问题,但反应较迟钝,回答问题简单而缓慢。停止刺激后可再入睡。(2)意识模糊:是较嗜睡更进一步的意识障碍,定向力部分或完全障碍,思维和语言不连贯,可有错觉与幻觉、躁动不安、谵语或精神错乱。(3)昏睡:是一种较严重地意识障碍。病人处于熟睡状态,接近于人事不省,难于唤醒。在强刺激下唤醒后很快又入睡,醒后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4)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①浅昏迷:意识大部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光、声音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可出现痛苦表情或防御反应但不能唤醒。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等均存在。②中度昏迷:对周围刺激无反应,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③深昏迷:意识全部丧失,各种反射均消失。偶有深反射亢进或出现病理反射。机体仅能维持呼吸与血循环功能。(5)谵妄: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意识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错觉与幻觉,躁动不安及语言错乱等。正常人意识清晰,反应敏锐精确,思维活动正常,语言清晰、准确,表达能力机敏。8.面容与表情观察受检者有无痛苦表情,急、慢性面容,甲亢面容、二尖瓣面容等特征性面容与表情。健康人表情自如,神态安怡,无病容表现。9.体位观察受检者身体所处的状态。(1)自动体位: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2)被动体位:受检者不能自己调整或变换肢体的位置。(3)强迫体位:受检者为了减轻疾病的痛苦,被迫采取某种体位。被动体位见于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的病人。常见的强迫体位有:①强迫仰卧位,见于急性腹膜炎等;②强迫俯卧位,常见于脊柱疾病;③强迫侧卧位,见于一侧胸膜炎和大量胸腔积液;④强迫坐位,见于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⑤强迫蹲位,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⑥辗转体位,见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肠绞痛等;⑦角弓反张位,见于破伤风及小儿脑膜炎。10.步态嘱受检者走动,观察其走动时的姿态。注意有无异常步态:①醉酒步态,见于小脑疾患,酒精中毒或巴比妥中毒;②慌张步态,见于震颤性麻痹;③跨阈步态,见于腓总神经麻痹;④共济失调步态,见于脊髓痨病人;⑤健康人步态稳健。(二)皮肤1.颜色观察受检者皮肤的颜色,最好在自然光线下进行。注意有无苍白、发红、发绀、黄染,以及色素沉着或脱失等改变。皮肤黏膜苍白可由贫血或末梢毛细血管痉挛或充盈不足引起。发红可见于发热性疾病以及阿托品、一氧化碳中毒等。发绀主要为单位容积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量增高所致。黄染主要见于黄疸。色素沉着,常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黑热病、疟疾、晚期肝硬化、恶病质或癌病等。色素脱失常见的有白癜、白斑和白化症。2.湿度与出汗观察受检者皮肤湿度与出汗的情况。正常皮肤的湿度与自主神经功能有关。正常人自主神经功能常有明显差异,有的人皮肤比较湿润,有的比较干燥。3.弹性用示指和拇指在受检者手背或上臂内侧部位将皮肤捏起,然后放松,以观察皮肤弹性程度。正常人于松手后皱褶立即平复,弹性减弱时皱褶平复慢,见于长期消耗性疾病或严重脱水的病人。4.皮疹观察受检者的皮肤有无皮疹。若有皮疹注意询问并观察其出现与消退的时间、发展顺序、分布、形态、大小颜色以及压之是否退色,平坦或隆起,有无瘙痒、脱屑等。5.皮肤脱屑观察受检者皮肤有无脱屑。正常人皮肤表层不断角化和更新,可有皮肤脱屑,但由于数量很少,不易察觉。大量皮肤脱屑为疾病的表现。6.紫癜观察受检者皮肤有无紫癜。皮肤或黏膜下出血,压之不退色,直径小于2mm者常称为出血点;直径3~5mm者为紫癜;直径5mm以上者常称为瘀斑;片状出血并伴有局部皮肤隆起称为血肿。皮肤黏膜出血常见于造血系统疾病、重症感染、某些血管损害的疾病等。7.蜘蛛痣检查时用指尖或以火柴棍压迫蜘蛛痣的中心(即中央小动脉干部),其辐射状小血管网即退色,压力解除后又复出现。蜘蛛痣出现的部位多在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内,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等处。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时。8.水肿常用视诊或触诊检查,观察眼睑、眶下、踝部或胫骨前等部位。触诊用拇指深压皮肤至少5s。以手指加压出现局部组织凹陷,为凹陷性水肿;虽有组织肿胀,但指压无凹陷为黏液性水肿或象皮肿。根据水肿程度及范围分轻、中、重3度。(1)轻度:仅见于眼睑,眶下软组织,胫骨前、踝部皮下组织、指压后可见组织轻度下陷,平复较快。(2)中度:全身组织均可见明显水肿,指压后可出现明显的或较深的组织下陷,平复缓慢。(3)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低部位皮肤紧张发亮,甚至有液体渗出。此外,胸腔、腹腔、鞘膜腔内可见积液,外阴部亦可见严重水肿。9.瘢痕观察受检者皮肤有无外伤、感染、手术后所遗留的瘢痕(皮肤伤病愈合的新生结缔组织增生的斑块)。10.毛发观察受检者毛发颜色、分布、疏密程度与脱落的形式。病理性毛发脱落常见的原因有:脂溢性皮炎、斑秃、肠伤寒、甲状腺功能及腺垂体功能减退等。毛发异常增多常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三)浅表淋巴结1.检查部位及顺序耳前、耳后、枕后、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腘窝。2.检查方法被检查部位的皮肤和肌肉尽量松弛,检查者以示指和中指的指腹紧贴被检查部位进行滑动触诊,即轻轻加压,并做柔和、缓慢的滑动及旋转动作,滑动是指皮肤与其皮下结构之间滑动,而不是手指与皮肤之间滑动。(1)耳前淋巴结:双手分别置于两侧耳前区(耳屏前方)同时触诊。(2)耳后淋巴结:双手分别置于两侧耳后区(乳突表面、胸锁乳突肌止点处)同时触诊。(3)枕后淋巴结:双手同时置于枕部触诊(斜方肌起点与胸锁乳突肌止点之间)。(4)颌下淋巴结:嘱受检者头稍低,检查者双手分别置于两侧下颌骨内侧(下颌角与颏部之中间),以屈曲的手指同时触诊两侧颌下淋巴结。(5)颏下淋巴结:以右手屈曲的手指置于颏下中线处触诊。(6)颈前、颈后淋巴结:嘱受检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检查者双手同时或先以右手检查左侧,然后左手检查右侧,触诊两侧颈前淋巴结(位于胸锁乳突肌表面及下颌角处)、颈后淋巴结(位于斜方肌前缘)。(7)锁骨上淋巴结:嘱受检者头稍向前屈,稍耸肩,再放松,检查者以左手触受检者右侧,右手触左侧,同时检查两侧锁骨上淋巴结(位于胸锁乳突肌与锁骨之间的交角处)。(8)腋窝5群淋巴结:①检查者以左手抬高受检者左上肢,右手置于其腋窝顶部,再将受检者手放下,触诊尖群;②然后手指掌面转向腋前壁触诊前群;③转向内侧,轻轻向下滑动触诊内侧群;④再次将受检者上肢抬高,将手重新置于腋窝顶部,然后手指掌面转向后方触诊后群;⑤转向肱骨,沿肱骨内侧面向下滑动触诊外侧群;⑥以右手抬高受检者右上肢,左手以同样方法检查右侧腋窝淋巴结。(9)滑车上淋巴结:检查者左手扶托受检者左前臂使肘关节屈曲,看清肱二、三头肌之间的肌沟,右手示指、中指和无名指从上臂后方伸至肌沟内自上而下触摸。同样以右手扶托受检者右前臂,以左手示指、中指、环指进行触摸(滑车上淋巴结约位于肱骨内上髁上3~4cm处)。(10)腹股沟淋巴结:双手分别置于两侧腹股沟区同时触诊。沿腹股沟韧带下方排列的横组和沿大隐静脉排列的纵组。(11)腘窝淋巴结:嘱受检者双下肢屈曲,检查者双手分别置于两侧腘窝处同时触诊。3.检查内容各部位淋巴结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粘连融合情况,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瘢痕及溃疡或瘘管等。正常各部位表浅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2~0.5cm,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与毗邻组织无粘连,不易触及,也无压痛。局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有: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可见于急、慢性淋巴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各型急、慢性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链霉素过敏反应等。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