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怎么理解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
- 文学活动与人类物质实践活动和科学认识活动不同,它属于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更具体的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的领域。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活动虽然也是一种观念活动,但与科学认识不同,他主要通过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的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世界。因此文学创造的主体既是美的体验者,判断和评价者,又是美的创造者。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以唐代诗人卢纶的《送李瑞》为例,说明中国
- 艺术知觉
- 下列哪一种是依据塑造艺术形象的不同方式来
- 比较散文和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 按照汉语中“故事”这个词的本义来解释就是
- 作家的创作个性首先凝聚在()
- 文学意境特征为()
- 预备情绪具有()的特点。
- 与第一文本相比,第二文本必然是千差万别的
- 1982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格林布拉特正
- 作家在文学创作中的心理活动,不仅包括可以
- 宋初以杨亿为代表的诗风是()
- 话本
- “感物说“、“诗缘情”、“诗言志”、“摹
- 第一次在文学中运用()是在席勒《论素朴的
- 40年代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成熟年代,其
- ()文体是批评和历史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一
- 与《西游记》不同,《水浒传》主要是男权主
- 文学活动是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展开的。
- 李渔戏剧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以()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