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训诂的起源与发展。
- 1.训诂的起源。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训诂的初期形态和体式。
2.训诂的发展,两汉时期训诂学最终确立,认识训诂材料的两种基本体式,即随文释义的注疏和通释语义的专著的确立。
魏晋南北朝时期:
①注解范围继续扩大,涉及经、史、子、集及佛、道二藏;
②义疏兴起;
③训诂新著不断涌现;
④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外国语言研究也初有成效。唐代上承汉魏风气,在诸方面卓有建树,着重介绍正义、疏及佛教经义训释专著,简介今、古文学派。
宋代训诂学术的理学色彩和特点:
①长于阐明义理;
②敢于创发新义;
③对音义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④对语法有进一步的理解;
⑤能利用金石学的成就,为训诂别开生面。元、明训诂学的发展情况。清代训诂学的全面振兴,在训诂书的数量和体式上有突出成绩。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古籍在刻印、传抄过程中出现的失落字现象称
- 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与一般的集解有什
- 训诂专书《尔雅》现存最早的完整注本是()
- 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
- 下列清代学者为《释名》作注疏的有()
- 《诗集传》的作者是();《楚辞章句》的作
- 训诂术语“谓之”一般用来()
- “尝逢饿夜叉,百姓不可活”中“夜叉”是(
- “貌”、“之貌”这种训诂术语的主要功用是
- 《墨子间诂》属于()
- 编列《江西宗派图》的作家是()。
- “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中“可怜”义(
- 试论对《说文》整理研究的情况?
- 《国语》:“田狩毕弋。”韦注:“毕,掩雉
- 《诗》:“采采芣苣,薄言采之。”毛传:“
- 什么是理性的引申?
- 训诂体例指训诂工作中所运用的训诂体式和条
- 王引之认为杜注犯有“增字强释”之弊,为什
- 清代训诂复兴的原因是什么?
- 训诂学相当于词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