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茅盾的文艺观。
-
茅盾文艺思想的核心是:为人生的现实主义。
这一文艺观继承了五四文学的革命精神,但又在理论上完成了五四文学革命的课题。他不仅明确地提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而且完善、升华了五四“人的发现,即发展个性,即个性主义”与文学的课题。他认为,“人的怎样生活,社会怎样情形,文学就要把那种种反映出来”,这就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而这种反映,又不是直线性的描摹,作家还必须要有理想作“骨子”。茅盾这一观点的理论来源是法国美学家丹纳的艺术社会学和法国作家左拉的自然主义文学观。但茅盾的这一观点又不同于丹纳的艺术社会学观点。丹纳认为文学的构成有三个要素:人种、环境和时代,三者缺一不可。茅盾则特别强调社会背景的作用,并将这种背景具体化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情形”。茅盾接受左拉的自然主义,主要不是接纳自然主义的纯客观的对待生活的态度,而是吸收了自然派注重实地观察,和忠实描述的技术长处,他认为文学仅仅客观描述了生活还不够,还必须有“激励人心”和“唤醒民众”的积极作用,他说:“文学的使命是去诉现代人的烦闷,帮助人们摆脱几千年来历史遗传的人类共有的偏见与弱点,使那无形中还受着历史束缚的现代人的情感能够互相沟通,使人与人之间的无形的界限渐渐泯灭”(创作的前途)。这正是他提倡艺术社会学观点和自然主义的进步方向,也是五四民主与科学精神的体现,而他所提出的文学反映生活的现实主义文学主张,比起他接受的影响来说,更接近经典的现实主义,也更适合时代的要求。
茅盾的这一文艺思想,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宝贵财富,也是他以后文学创作的指导思想。他的创作可以说都是这种“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的实践结果。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莎菲女士的日记》
- 觉新形象的特点是清醒认识自己悲剧性命运的
- 《乌篷船》是散文家()的代表作,体现出了
- “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对新文学的
- 简析《边城》中的老船夫形象。
- 分析巴金《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
- 1918年《新青年》刊发的外国文学专号是
- 简析革命文学倡导和论争的背景。
- 《过去》(1927)、《迷羊》(1928
- “为朋友两肋插刀”和“出水才看两腿泥”是
- 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的男女主人公是(
- 简析《幻灭》中静女士形象。
- 简论寻根小说的特点。
- 简述“艾青体”长诗(叙事诗)。
- 下列人物是地主形象的有()。
- 以“小草”这一形象贯穿全诗的是()的()
- 中篇小说《海滨故人》是()的代表作,写露
- 《暗恋桃花源》讲的是两个什么样的完全不搭
- 下列作品属于鲁迅后期杂文的有()。
- 漫画《三毛流浪记》的作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