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比较河流污染,湖泊污染,地下水污染的特点。
-
(河流污染特征)
①有机污染,如生活污水、造纸与食品加工排放的木质素、碳水化合物、石油工业排放的含酚、氰化物的废水。这类废水在分解过程中大量耗氧,造成河流黑臭,同时含有各种病原体,易造成疾病传播;
③重金属污染,常发生在采选、冶炼与排放的废水中,引起Zn、Cu、Pb、Cd、Cr、Hg、As、Mn、Fe等在河流中浓度升高。进入河流中的重金属因吸附而与颗粒物共同沉积于河底,使河水中这些金属的浓度迅速降低,故河流的污染调查监测应包括河床沉积物。河流污染物的含量分布和污染程度的变化与自然环境条件有明显关系。如中国华北和东北南部河流水量贫枯,河流稀释能力弱,污染较重。华东及东南沿海河流的水量丰沛,河流稀释自净能力强,污染表现比华北轻。一般认为,河水径流量与排入污水的比例(即径污比)>60,河水可保持其自净能力;径污比越小,河水污染越重。(湖泊污染特征)以湖泊富营养化最常见,是城镇与工业区排入大量N、P、K所致,因藻类大量繁衍和分解,常使湖泊黑臭。重金属和农药污染也较普遍。湖水更新较慢,蒸发量大,污染物发生浓缩,故湖水中的污染物含量一般比入湖河流高。湖水中的污染物因吸附、絮凝、络合、沉淀等作用,常在湖底大量积累。湖泊又是入湖河流污染物的沉淀池和有机耗氧物的分解净化塘。湖泊沉积物一般有稳定的层状结构,可揭示气候、水文地质与水环境地球化学变化及人为污染过程,区分人为和其他环境因素对湖泊水体生态的影响。(地下水污染特征)污染物在地表水下渗过程中不断被沿途的各种阻碍物阻挡、截留、吸附、分解,进入地下水的污染物显著减少,通过的地层愈厚,截留量愈大,因此地下水污染过程是缓慢的。但长年累月的持续作用仍可使地下水遭受污染,且一旦地下水受到明显污染,即使查明了污染原因并消除了污染来源,地下水水质仍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这是因为被地层阻留的污染物还会不断释放到地下水中,且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溶解氧含量低,微生物含量较少,自净能力较差。受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的地下水,其有毒污染物主要有酚、氰、汞、铬、砷、石油及其他有机化合物。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