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概述我国社会主义土地管理的形成和发展。
  • 解放初期,土地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没收官僚买办和地主的土地,处理城镇房地产权和无主土地,摧毁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土地私有制,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方式。1950年全国公布了土地改革法,并结合土改分地,进行了土地清丈、划界、定桩、登记、颁发土地证等。土改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土地管理的内容逐步从侧重于土地权属管理,转向土地利用管理方向。为建立和健全我国的土地管理科学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土地问题的严重性日益突出,土地管理逐步提到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特别是1988年以后,党和国家对土地管理工作采取了重大改革决策:一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使士地管理走上了法制的轨道;三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土地管理局。实现了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的统一管理,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的土地管理体制,四是积极稳妥地进行非农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验,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土地管理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走上全面的、统一的、科学的和法制的管理轨道。党的十四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又为我国的土地管理和改革指明了方向,推动土地管理走上建立社会主义地产市场体系的轨道。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