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历史过程。(2)课文摘录: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于是,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这就是说,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试题开始]
  • 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全班学生播放一段《鸦片战争》的影像资料,由此引出在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的当政者们是如何做的呢?教师借助这一问题,引出本节课要讲授的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二、讲授新课1.情境创设:教师提问:现在我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假如你是当时兴办洋务的大臣,你会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学生回答:军事、工厂、学校、体制改革等。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教师:同学们给老师很多答案,那洋务派究竟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的呢?学生经过讨论总结出: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民用工业;19世纪60年代开始开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1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会发现,在洋务运动中并没有涉及政治体制的改革。这也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原则。3.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洋务好与坏”(引导学生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和洋务运动时期的时代环境去综合分析)。积极:(1)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窗口。(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伦理的绝对权威地位。(3)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介绍西方科技知识,对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总之,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消极:(1)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2)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三、课堂小结教师通过课文内容的讲授和学生的讨论,指出在鸦片战争战败、列强侵略加剧的情况下,开明的地主阶级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思想指导,大力引进西方的近代工业器物来实现国强民富的愿望。正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不能从政治制度上做出根本性变革,导致洋务运动的最终失败。四、课后作业请同学根据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的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以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为主要论点,条理清晰,字数在800以上。五、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讲授,不仅要激起学生对屈辱历史的警醒,更要让学生明白,无论历史如何发展,民族与国家必须破除自我封闭,广泛吸收世界其他国家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先进成果。回到个人身上,就需要做到不为眼前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完善自身,超越自我。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