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新生儿惊厥如何分型?
- (1)隐匿性惊厥:又称轻微发作,新生儿惊厥最常见的类型。在早产儿发生多,足月儿发生隐匿惊厥时许多临床现象也可与EEG惊厥活动不一致。隐匿性惊厥发生时,被同时记录的EEG惊厥放电所证实的惊厥表现有:①持续睁眼;②眼球运动;③咀嚼、踏步状;④呼吸暂停及一些自主神经表现。足月儿脑电图往往在颞叶导联出现惊厥放电。不少有经验的小儿神经科医生证实,眼部表现是新生儿隐匿性惊厥发作的主要表现,早产儿多为持续睁眼伴眼球固定,足月儿为水平斜视。
(2)强直性惊厥:主要见于早产儿。多与EEG惊厥不一致,全身性多于限局性。限局性表现为不对称性颈及躯干强直姿势(可与EEG惊厥一致);全身性呈双上下肢强直伸展或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常伴呼吸暂停、双眼上翻,甚似去大脑强直表现(多与EEG惊厥放电不一致)。往往提示病情严重。多见于高胆红素血症、破伤风等。去大脑强直表现为双上下肢和躯干强直伸展,而上肢内旋、瞳孔散大、两眼球向下移动。
(3)局灶性阵挛性惊厥:多见于足月儿。多与EEG惊厥一致,呈节律性、慢(1~3次/s)而逐渐减少的阵挛活动。局灶性累及面、上或下肢、颈部,均为单侧,反复规律地一个肢体或同侧的两个肢体的阵挛性运动,持续时间短,意识并不全丧失。发作期脑电图可出现局灶性单侧高幅尖波,发作间期常有局部慢波或低电压活动。
(4)多灶性阵挛性惊厥:多灶性阵挛可累及身体多部分,呈游走性阵挛性发作,由一侧肢体转到另一侧肢体,面肌也可受累,多伴有意识丧失。多灶性阵挛性发作等同于新生儿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常提示脑的大面积严重受损。
(5)肌阵挛性惊厥:发作时速度快,屈肌群抽动多。呈快速、反复的上下肢或所有肢体的伸展或屈曲,局灶及多灶性与EEG惊厥放电多不一致;全身性肌阵挛多与EEG一致,可有类似婴儿痉挛样不典型放电。新生儿期少见,一旦出现则表示弥漫性脑损伤。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胎龄>28周至<37周的新生儿()
- 生女婴,出生后安静或吸奶时青紫,呼吸困难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最常见的原因是()
- 一胎龄33周早产儿,生后5小时出现呼吸困
- 孕42+3周分娩男
- 新生儿败血症,产前感染常见的病原菌是()
- 新生儿败血症的抗菌疗法,错误的是()
- 患儿G2P1,生后母乳喂养,42d时因发
- 我国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 某早产儿胎龄为30周,因生后"进行性呼吸
- 儿童惊厥,首选()
- 某早产儿胎龄为30周,因生后"进行性呼吸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最常见的
- 足月儿,第1胎。生后2天黄疸明显,肝脾略
-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硬肿最先出现的部位
- 新生儿出生后感染性肺炎的特点哪项不正确(
- 足月儿外观特点,错误的是()
- 一足月儿,生后第7天。娩出经过顺利,混合
- 一名30周早产儿,日龄3天,因生后黄疸、
- 新生儿惊厥该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