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王献之书法的成就与其父相比如何?他的主要传世书迹有哪些?
-
王献之天资聪颖,又得于书香世家的熏陶和其父王羲之的精心培养,从小就非常热爱书法、刻苦学习,而且敢于大胆创新。曾取扫帚沾泥汁在墙上写方丈大字。因此他能脱颖而出,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唐张怀瓘《书断》将其隶书、行书、草书、飞白列入神品。他说:王献之最初跟他的父亲学习,后来又学习张芝的书法,在学习中不受古人规矩法度的制约,敢于创造自己独特的书写方法。行笔率意随和,而力量沉雄,符合自然的审美法则。其心志宏阔,气度飘逸,少有人能和其匹敌。张怀瓘还在他的《书议》里评论献之于行草之外又创新体时说:“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行,草又处其中间。无藉因循,宁拘制则,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可见在书法史上将其与王羲之并称为“二王”、“羲献”是当之无愧的。
有人认为:王献之的书法成就超过了他的父亲。如宋朝米芾在其《书史》中评道:“子敬天真超逸,岂父可比。”张怀瓘也认为王献之“能极小真书,可谓穷微入圣,筋骨紧密,不减于父”。并又赞叹道:“神勇盖世,况之于父,犹拟抗行,比之钟、张,虽就敌,仍有擒盖之势。”黄庭坚则认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草书各有特点,并以文章比喻,把王羲之的草书比做《左传》,将王献之的草书比做《庄子》。但是,也有人认为王献之的书法不如他的父亲,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为最。他说:“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踨拘束,若严家之饿隶……斯兼二者,因翰墨之病欤。”认为其字体干瘦,笔迹拘禁。南梁袁昂在其《古今书评中》也认为王献之的字体拖沓“殊不可耐”。平心而论,纵观王献之留下来的书迹,这些贬论是不贴切的,其笔意外展,潇洒倜傥,比王羲之的书法更有纵逸俊美之致,其成就即使不比王羲之高,也是堪与其父齐肩的。世传书迹以小楷《洛神赋十三行》,以及《中秋帖》、《鸭头丸帖》、《保母砖志》、《廿九日帖》、《地黄汤帖》、《辞中令帖》、《鹅群帖》、《授衣帖》、《舍内帖》、《东山帖》等最为著名。据传,王献之还善于作画。有一次桓温请他在扇上写字,他不慎将笔掉在了扇子上,就趁那落笔的污点,画成了一头牛,很是精妙,深得桓温喜爱。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学习书法从何入手?
- “秦书八体”与秦隶是怎么回事?秦简的艺术
- 简述汉代各书体的蜕变过程,并举例阐明正在
- 苏轼崇尚己意的思想本质是什么?
- 为什么要在书法作品上题款?怎样题款为好?
- 经介绍后,对历代书论的概貌已有了个初步印
- 赵孟頫为什么要提出“用笔千古不易”的观点
- 万毫齐力
- 五代的书法大家“杨风子”的外号是怎样得来
- 什么是书法艺术,它与毛笔字的区别在哪里,
- 唐人尚韵,说的是晋人崇尚潇洒飘逸、自然清
- 晚明个解放思想对书坛孕育发生了怎样的影响
- 南朝的碑刻流传不多,有()
- 吴门书派的代表人物有()
- 建立“书法工具学”的意义及其内容是什么?
- 唐太宗为什么请褚遂良来鉴别世传王羲之书迹
- 有人说“初作字,不必多费楮墨”是什么意思
- 什么叫章程书?历来对章程书都有哪些不同的
- 蔡邕是怎样创造飞白书的?
- “元光”、“青松子”、“松滋侯”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