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庄子的"物化"说是与他的"虚静"说联系的。
- 庄子认为 "虚静" 是认识"道"的途径和方法,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从创作主体来说,必须具备"虚静"的精神状态,这是能否创作合乎天然的艺术之关键。而从创作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说。必须要达到"物化"的状态。什么是"物化"呢?在庄子看来,进入虚静状态之后,人抛弃了一切干扰和心理负担,就会忘掉一切,甚至忘了自己,不再受自己感觉器官的束缚和局限,而达到认识上的"大明"。作为创作者来说,主体的人也似乎不存在了,主体的"自然"(天)和客体的"自然"(天)合而为一,这就是进入了"物化"的境界,这就叫做"以天合天"。处在这样状态下的创作自然是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把创作客体分为理、事、情三个方面,把创作
- (孔子的)“思无邪”说
- 近代元好问的诗歌主张有哪些?
- 刘勰提出风骨这一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概念,对
- (梁启超的)诗界革命与文界革命
- 试述张戒在艺术创作上,张戒主张因情写诗,
- 教材认为:司空图的韵味说,从理论渊源上看
-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人惟于静中得
- (作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
- 试述元好问强调直观与体验,反对模拟的观点
- 试述陆机的灵感心理。
- 简述(庄子的)“虚静”和“物化”说
- 简述“思无邪”的观点
- 提出诗文应“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著名口号
- 如何理解陆机诗缘情而绮靡的观点?这一论断
- 兴寄
- “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
- 在《词源》中,张炎首先确立了()的审美标
- 袁枚的论诗著作主要有(),在沈德潜的“格
- 教材认为:严羽诗论中的妙悟是就诗歌创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