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庄子的)“虚静”和“物化”说
- "虚静",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说法,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 "虚静"的学说,认为它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庄子•大宗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就是 "虚静",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然而也只有达到虚静,才能对客观世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认识,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才最为旺盛,才能创作出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作品。庄子的"虚静"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庄子的"虚静"说的影响。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文本同而末异
- 庄子的“得意而忘言”说对古代文学理论的影
-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风云若
- 隔与不隔
- 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提出思与境偕的主
- 谈谈谢榛情景说的内涵。
- 在《词源》中,张炎首先确立了()的审美标
- 试述“神思”是什么?
- 清代诗论家叶燮把创作分成“()者”即创作
- 试述李渔结构的重要性和为了安排好结构要“
- 陈子昂在《修竹篇序,里评价东方虬《咏孤桐
- 王夫之诗学理论的现量说的现在义就是传统诗
- 试述杜甫评价庾信的诗歌创作的观点
- 试析袁宏道的文学发展观。
- 陆机《文赋》中提出了“(),()”的要求
- 什么是严羽的“别材”、“别趣”说?请结合
- 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集中表现在《文心雕
- 《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
- 张炎在《词源》中说:苏拭的《水调歌头》、
- 叶燮把创作分成“()”,即创作客体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