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什么是严羽的“别材”、“别趣”说?请结合“别材”、“别趣”说,谈谈他对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沦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批评。
-
(一)严羽主张作诗要“妙悟”,诗本身要有“兴趣”,即指诗人直觉到的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严羽认为唐诗有这种“兴趣”,而宋诗所缺乏的恰恰正是这种审美特征。为什么宋诗没有“兴趣”呢?严羽认为来人好“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即在诗歌里用事、用典故、议论说理,破坏了诗歌的“兴趣”的审美特征。
(二)为了反对宋人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严羽提出了诗有“别材”、“别趣”之说。《沧浪诗话·诗辨》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即是说诗写得好坏,别有一种“妙悟”的才能.别有一种“尚意兴而理在其中”的兴趣,与学问、理论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举了韩愈与孟浩然的例子,认为孟浩然学力、学问远不如韩愈,但诗歌却超过韩愈,就是因为孟浩然有“别材”、“别趣”。这可以作为“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的注脚。尽管他的这一对比不一定公平和符合事实。
(三)在赞扬唐人诗歌后,严羽批评宋诗说:“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严羽刘“近代诸公”的批评,实则是对宋诗的批评,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这种倾向从宋初就已开始。“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缺乏唐诗那种“妙悟”的“兴趣”,即丰富隽永的审美趣味,足宋诗的主流倾向。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试述“立行为本,立言为表”对写文章的重要
- 简述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 论述(王充的)“疾虚妄”说
- 试述“思理为妙,神与物流”
- 试评述金圣叹关于人物性格塑造的理论。
- (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
- 试述诗歌的教育作用的观点
- 李清照在《论词》提出的著名观点是词应()
-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要集中在他的长文《
- 教材认为,《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
- 试比较韩愈不平则鸣说和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
- 陆机《文赋》中提出了“(),()”的要求
- 王充的主要著作是《论衡》;他自述他写作《
- 发愤著书
- 试谈谈孟子‚以意逆志R
- 试述《人境庐诗草自序》所体现的诗歌创新理
- 试述张戒的诗歌要以言志为本,以咏物为余的
- 试述(钟嵘的)“诗有三义”说。
- 韩愈的不平则鸣论.影响了后世()
- 试述《文赋》的“物—意—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