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比较韩愈不平则鸣说和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异同。
-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还提出了不平则鸣论。他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所谓‚不平则鸣‛从文学理论批评上看,就是认为作家、诗人在不得志时,就会用创作的方法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内心情志。这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一脉相承的。但他更指出,只有那些胸有块垒的不得志的文人爱‚鸣‛,也善‚鸣‛,他说:‚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这可以说其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发展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严羽的)兴趣说
- 试析《诗格》的诗境论。
- 教材认为:严羽诗论中的妙悟是就诗歌创作主
- 谢榛诗论讨论的中心之一是情景问题,他主张
- 陆机在《文赋》中把文体分为
- “辞达”说与“文质”说
- 魏晋南北朝文论的巨大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 试述想象的作用和过程
- 试比较欧阳修“诗穷而后工”说与韩愈“不平
- 试析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及其对
-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 陆机在《文赋》中论文体风格特征时,提出了
- 《典论•论文》批评了当时文坛
- (李贽的)童心说
- (钟嵘的)性情说
- 教材认为:白居易诗歌理论的弊端之一,是在
- 试析“童心说”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
-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
- 论述曹丕文气说的理论内涵及历史价值。
- “文由胸中出,心以文为表”这两句话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