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 第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括,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中学生逐渐掌握伦理道德,并服从它,表现为独立、自觉地依据道德信念、价值标准等去行动,使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觉性。
(2)自我意识增强。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
(4)品德结构更为完整。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第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从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
(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表现在能自觉地应用一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课后评价时,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关注的焦点
- 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
- 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健全的积极意志品质,表
- 共青团活动的内容有()。
-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
- 孟子的“性善论”从教育对人的地位提升的角
- 一般资料:某男,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对犯罪的未成
- 课程设计的表现方式是()
- 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活动课的一个重要特征
- 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
-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
-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
- 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
-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设计教法和()
- 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分为两个阶段的学校教育层次是()
- 元认知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无关。( )
-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