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2003年1月至同年8月,被告人李某以营利为目的,先后伙同刘某、冷某等人经预谋后,采取张贴广告、登报的方式招聘“公关先生”,制定公关人员管理制度,指使刘某、冷某对“公关先生”进行管理,并在其经营的“金麒麟”、“廊桥”以及“正麒”酒吧内将“公关先生”介绍给同性嫖客,由同性嫖客带到南京市“新富城”大酒店的桑拿浴室、包间等处从事同性卖淫活动,李某从中牟取暴利12.47万元。2004年2月17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李某犯组织卖淫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罚金人民币6万元;违法所得1500元予以追缴。对被告人李某组织同性卖淫的行为以组织卖淫罪处罚是否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 符合罪刑法定原则。虽然卖淫通常是指异性之间的非法性交易活动,但是,同性之间也可以进行非法性交易,这类活动古已有之,只是更为隐蔽而已。无论是同性之间的卖淫,还是异性之间的卖淫,均破坏了社会的优良风尚。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犯罪的(),也叫犯罪的共同客体或者犯罪的
- 特赦的效力及于罪与刑两个方面。
- 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
- 李某因失火罪被判出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
- 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是(),实践根据是我国
- 孙某1985年5月生,1998年6月盗窃
- 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包括()。
- 简述犯罪集团的特征。
- 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
- 以犯罪能否由单一个人完成,可将共同犯罪分
- 犯罪未遂的特征是什么?
-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以
- 避险不适时的情况有()。
- 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达到某
- 谈谈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
- 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特定行为的
- 行为人在法律认识错误包括()
- 《刑法》第224条规定:“有下列情
- 撤销假释的条件有()。
- 只有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均发生在我国领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