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火药的发明和传播。
-
火药是硝酸甲、硫磺和木炭三种粉末的混合物。它的发明是古代炼丹术长期实践的结果。至迟在唐代,火药已被发现并利用。孙思邈在其《诸家神品丹法》中所记载的“丹经内伏硫磺法”,其实就是制造火药的具体方法。
火药发明后,首先被用到军事上,以火药为动力的杀伤性武器被制造出来。这是武器制造史上的一次革命。公元11世纪的宋代,已制成了火箭、火球、火蒺藜等三种火药武器的火药配方,宋末抗击金兵的宋军已在战争中使用“霹雳炮”,稍后,金人在抗击蒙古人的战争中则使用了“震天雷”。到元代开始出现铜或铁铸成的简式火炮——火铳,因其威力巨大而被称为“铜将军”。在元代甚至还制造出一种火药箭,其发射原理与现代火箭发射差不多。到明代又出现了同时发射十支以上,甚至几十支和上百支箭的“火弩流行箭”、“一窝蜂”、“飞镰箭”、“百矢弧”等,此外还有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等。特别是一种名叫“火龙出水”的火箭,已具有两级火箭的雏形。
火药的传播:大约在大唐晚期,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硝石,已传到阿拉伯、波斯等地,因其洁白如雪,被称之为“中国雪”或“中国盐”。约在13世纪左右,火药才经由商人传入阿拉伯地区,因那时的阿拉伯人称中国为“契丹”,故而把中国传入的火药武器称为“契丹火枪”或“契丹火箭”。在蒙古人西征的过程中,阿拉伯人得到了中国的火器,而欧洲人又在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中学会了火药和火器的制造方法。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三国时曹丕建魏,都洛阳;孙权建吴,都建业
- 楹联又叫(),春节贴于门上叫(),是我国
- “中国三大古建筑群”指()。
- 从基本理论和主张看,佛教有()和()之分
- ()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青海省()主
- 1974年,在江苏省盱眙县的西汉墓中发现
- 陆上丝绸之路
- 明代官员的等级可以从补子看出来,规定公侯
- “()无义战。”“春秋六强”指()。“春
- 楼阁
- 公元()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中
- 金文又称(),是商周时代刻在青铜器上的文
- 伊斯兰教的拜功每天要礼拜五次,分别叫()
- 明中叶以后,元杂剧衰落,陕甘一代的民间曲
- 简述虎。
- 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关系的符号。
- 昆曲被称为“()”,昆腔以外的其他地方戏
- 简述科举的弊与功过。
-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 司马迁《史记·封禅书》中的“封”指的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