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什么是司空图的韵味说?简析司空图韵味说对钟嵘《诗品》滋味说的继承、发展和深化。
-
钟嵘《诗品》认为诗歌必须有使人产生美感的滋味,只有‚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作品‛,才是‚诗之至也‛。对于诗歌意境的特殊性质,司空图从鉴赏角度,把‚味‛作为诗歌审美的第一要义提了出来,就是‚韵味‛说。他在《与李生论诗书》中强调诗歌要有‚咸酸‛之外的‚醇美‛之味。他的‚韵味‛说本于钟嵘‚滋味‛说,但有发展和深化。
第一,司空图比钟嵘更加自觉地把‚味‛作为论诗的原则和衡量诗歌的标准。钟嵘说最好的诗是具有隽永味道的 作品:‚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而司空图则更为明确地表述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就是说,若是不会或不去辨味,就不配来谈诗。
第二,司空图并没有停留在提出这一醇美的韵味理论,而是深入探讨了这种韵味的具体丰富的内容。所谓‚四外‛都是论述意境的特殊性质,笼统说都是指丰富的醇美韵味。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文心雕龙》的)神思说
- 情志统一说
- 简析《文心雕龙.神思》中关于创作论的论述
- 叶燮把创作分成“()”,即创作客体与“(
- “以意逆志”说
- 在文学方面,梁启超积极提倡()、()、(
- 试述“虚静”说
- 试述“以文运事”与“因文生事”。
- 试述元好问主张诗歌刚健豪壮,反对纤细缠绵
- 谢榛主张情和景应该互相融合,而二者的融合
- 白居易主张用诗歌达到一种功利目的,即文章
- 钟嵘的()和刘勰的(),代表了齐梁时期文
- 被视为近代改良主义小说理论纲领、小说界革
- 在文体论上把文章分为“四科”八种和十类的
- 孔子是如何论述文艺的社会功能的?
- 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从鉴赏诗歌的
- 孟子在()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
- 李清照在《论词》提出的著名观点是词应()
- 提出诗歌创作要有神韵的清代诗论家是()
-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