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政权,决议文种的使用情况及原因。
-
决议,是民国时期随着议事制度的健全而产生并实际运用的文种。
(1)决议的形成经历了“公文术语——会议记录的一部分——单独公文”的演化过程。北洋时期,议会通过所议之案,称为“可决”。经审议而做出可决结论的议事过程遂称“议决”。国民党政府时期,将经审议所做出的决断性结论附载于会议记录之末,并以“决议”二字为项目名称。随着文字篇幅的加长,及预拟决议案提交会议讨论通过,始出现独立成篇的决议公文。
(2)决议多运用于政党和民意机关,故历次公文程式尚未将其列入正规的行政公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与抗日根据地政权,早就使用决议文种。例如,I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关于苏维埃建设的决议》。但历次制订的公文程式,也未将其列入行政公文的种类。其原因:当时观念狭隘,仅把行政机关正式发出者称为公文。而决议多留存形成机关内部查考。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檄
- 阐述民国时期的呈文及其基本用途。
- 《楚铅督运戴秉英祈粘印花并送清册移》一文
- 示和榜有什么区别?
- 凡以决定大政方针、确定思想政治路线、制定
- 分析《唐继尧蔡锷等护国讨袁通电》一文的语
- 试析札转化为公文的演变阶段;与“札子”成
- 《建武三年候长匡写移燧长病书牒》一文的运
- 试述同一历史时期决定文种设置与分工的各个
- 什么是文面款式?包含哪三个方面内容?
- 批复
- 在公文写作当中,区分层次的手段有()
- 批示
- 根据叙述同一事项的公文预期中流经各机关而
- 《霍光等请皇太后废昌邑王帝位奏》一文,在
- 简析明代照会适用的两种行文关系、清代照会
- 唐至清,关的发展趋势如何?
- 概述启作为上奏文种的沿革。
- 简述通知行移属性的蜕变。
- 建国初批复对应于(),现行工作中批复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