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上网查查,货比三家”,互联网时代,这已经成为一种消费者习惯。进入电商网站,海量的商品信息和铺天盖地的商品广告,让人晕头转向,挑得头昏眼花。此时,能够快速筛选各类商品进而生成直观信息列表的“销售排行榜”,自然备受倚重。 今年3月,“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众多网络刷单的黑幕,多个电商平台成了“刷单”重灾区。事实上,一些所谓的“品牌榜”“畅销榜”“信誉榜”,已沦为变相捞钱的工具,编织出一个个“消费陷阱”。 在许多消费者眼中,“畅销榜”代表着权威、口碑、性价比;而在某些电商平台方与商家看来,“畅销榜”则意味着高人气、高关注度——是变相广告天然的生存土壤。 面对着网络排行榜的乱象,你怎么看?
- 排名、排行古已有之,之所以“于今为盛”,一大因素是搭上了网络传播的快车。纷繁多样的排行榜映照着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可以呈现不同地域、领域的竞争现状,能够方便人们快速了解具体情况,也有利于入榜者准确认知自我。但前提是,排行本身应当公正、客观。
实际上,不少排行都具有社会性、公共性,能否做到权威、客观,至关重要。网站一味趋利会伤害消费者利益,最终损害网站信誉。也是一些机构或个人将公共属性和商业属性混为一谈的表现。
现实中,不少排行常与利益紧密勾连。表面上看生产了虚假信息、给“传播流”注入杂质,实质上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为自己打上了不诚信乃至欺诈的标签。祸莫大于无信,不专注于增强自身实力、提升内在品质,而是热衷于花钱买名气、烧钱刷口碑,无异于本末倒置,迟早会得不偿失。
互联网平台影响力越大,越应多承担社会责任,越要履行好核对把关责任,制定一套成熟、客观、系统的评选、准入机制,为消费者提供准确、及时、全面、透明的信息。
法律上,要进一步强调网站平台的监管义务,从互联网平台本身特点出发加强监管,同时对不规范的行为主体进行调查处罚。此外,也要对投资者、消费者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分辨能力和风险意识。
古人说得好,“人之所助者,信也”。网络空间的规则与秩序,需要每一位参与者共同构筑。如果任由少数人把这潭水搅浑,最终所有人都将是输家。无论对于机构还是个人,少一些“排名心结”、多一些“质量意识”,多一些工匠精神,才是高明之举。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