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中古声调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演变
- 第一,平分阴阳。古代的平声现代普通话分化为阴平和阳平。现代普通话和大多数方言,平分阴阳的条件很明显,它是按声母的清浊来分化的,即清音变成阴平,浊音变成阳平,清音包括全清和次清;浊音包括全浊和次浊。例如:邦,帮(全清)母字,现代普通话读阴平。房,奉(全浊)母字,现代普通话读阳平。披,滂(次清)母字,现在普通话读阴平,明,明(次浊)母字,现代普通话读阳平。
第二,浊上变去。指全浊声母的上声变成了去声。但所谓“浊上”,只指全浊声母的上声字,次浊上声不变。比如“尤”韵的“九、舅、有”,古代都是上声字,到现代普通话里只有“舅”字变成了去声,这是因为它是全浊“群”母字;而“九”是全清见母,“有”是次浊喻母,所以仍念上声。
第三,入派四声。现代普通话没有入声字,古代入声字,到了普通话里已经转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去了,这就叫“入派四声”。从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中可以发现,当时入声分配是很有规律的,如全浊字母的字全部变阳平(如:白(並)、舌(船)),次浊字母的字全部变去声(纳(泥)、辣(来)),清母变上声(北(帮)、法(非))。因为没有派入阴平的入声,所以叫“入派三声”。但是,到了现代普通话里,则有入派阴平的,如:八、郭;有入派阳平的,如:福、吉;有入派去声的,如:必、赤;有读上声的,如:笔、谷。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分句只能是主谓句形式,不能是非主谓句形式
- 简述连谓句和紧缩句的区别。
- 公文语体的风格是()、()、()、()。
- “匹夫不可夺志也”上面一句是什么?()
- 双宾语句中的两个宾语可以同时指人,也可以
- 到了中古时代,第三人称代词有了()、()
- 政论语体的主要特征是()和()。
- 《说文解字》
- 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
- 引起词义演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 先秦时代,介词“于”“於”“诸”的语法作
- 世界上的表音文字很多,从字母代表的语言单
- 反复可以分为()和()两类。
- 双宾语句中的两个宾语之间可以有结构关系。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
- 短语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分类?
- 今音洪细对古声母的分化有没有影响?举例说
- 日母今音读什么音?举例说明。
- “五四”以后,汉语的句子结构在严密性方面
- 文字的主要性质特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