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经典条件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
(1)强化
强化(reinforcement)是指在经典条件作用中,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或者指与条件刺激同时呈现、交替呈现或比条件刺激稍后呈现无条件刺激。
(2)习得与消退
①条件作用的习得(acquisition)是指条件反应首次被诱发出来并随着试验的重复而不断增强其频率的过程。
②消退(extinction)是指条件作用习得之后,由于条件刺激的多次呈现而没有伴随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结逐渐削弱,从而使个体对条件刺激反应的强度和频率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的过程。
(3)泛化与分化
在条件作用习得之初,除条件刺激本身外,那些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例如,用500赫兹的音调与食物相结合来建立食物分泌条件作用。在实验的初期阶段,许多其他音调同样可以引起唾液分泌条件反应,只不过它们跟500赫兹的音调差别越大,所引起的条件反应就越小。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泛化(generalization)。以后,只对条件刺激(500赫兹的音调)进行强化,而对近似的刺激不给予强化,这样泛化反应就逐渐消失。动物只对经常受到强化的刺激(500赫兹的音调)产生食物分泌条件作用,而对其他近似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分化(discrimination)。
(4)次级条件作用
如果一种条件作用已经巩固,再用另一个新的中性刺激与这个条件刺激相结合,还可以形成次级条件作用。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来访者也会影响心理咨询效果,其影响因素不
- “自我强迫”的含义是什么?
- 自我预言
- 心理学当中的行为是指由观察所见的人或动物
- 情绪和情感是以需要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 粘合、强调、夸张、典型化是()所具有的特
- 第二节英语课已经开始了,小刚还在想第一节
- MURDER学习策略系统中的支持策略系统
- 试述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 校园文化的主导文化是师生的价值观。
- 论述18世纪德国的提顿斯对心理学的两个重
- 理性怀疑和批判精神是科学皮精神的核心和灵
- 在一间教室,一面墙中设置了一个“本周之星
- 大学生集群行为的特点包括?()
- 过去20年不断增加的研究已经表明,压力与
- 心理教育课程的直接目标是()。
- ()是个体对生活的综合判断,作为认知因素
- 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
- ()年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为分野把心理学的历
- 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反射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