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破伤风梭菌的形态、致病性(致病途径、致病条件、致病物质与致病机制)和防治原则。
  • 革兰阳性细长杆菌,有周鞭毛,芽孢位于菌体顶端,圆形大于菌体,呈火柴棒状或呈豉槌状,本菌典型特征
    致病途径:创伤感染。(新生儿破伤风,脐风)致病条件:伤口内形成厌氧微环境
    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属神经毒素。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抑制性突触前膜,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甘氨酸、γ-氨基丁酸)的释放,使肌肉活动失调,导致屈肌和伸肌同时发生收缩而出现肌肉痉挛(典型症状: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等)。
    防治原则:
    ⑴手术器械与接生用具必须严格灭菌。
    ⑵正确处理伤口:对窄而深的伤口要及时清创扩创(用H2O2冲洗以消除厌氧环境,有必
    要时用TAT1500~3000U进行伤口局部浸润注射)。
    ⑶人工主动免疫:对儿童用DPT进行人工主动免疫;对军人和其他易受伤的人群可用破伤风类毒素进行人工主动免疫,以作为特异性预防
    ⑷人工被动免疫:使用TAT。
    ⑸治疗:抗毒素+抗生素+镇静解痉药物的应用。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