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现代叙事学对传统叙事理论有哪些发展?
- 传统的文学理论,如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的《诗艺》,中国明清时期的小说评点等,都对叙事一文学的特点进行过研究,并且形成了相当系统的叙事理论。西方传统的叙事理论对叙事文学中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环境的描写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以诗文理论为主,自明代以后,随着小说、戏曲的发展也产生了关于叙事文学的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以明清之际的文艺批评家金圣叹的小说、剧本评点为代表的人物性格理论。总之,无论西方还是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叙事理论内容。这些传统的叙事理论的普遍特点是侧重于谈论叙事文学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从而形成了后来人们总结的以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为中心的叙事理论。自20世纪初以来,俄国形式主义与后来的法国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对叙事文学的研究形成了新的理论观念。这些新的叙事理论与传统的叙事理论之间一个重要的差别是,不像传统理论那样关注具体作品中叙事内容的特点,而是关注不同作品所共有的性质;研究的对象不再限于内容要素,而把故事叙述的方式、叙述者的声音特点、以及叙述的接受等以前叙事理论较少关注的方面,作为新的研究对象。这被称为当代的叙事学。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30年代的左翼文学运动,将“五四”开始的
- 在形式主义文论中,被重点强调的是()
- 明初贾仲明称颂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
- 推动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内在驱动力是()。
-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标准是什么?
- 语音层面
-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出现了()相统
- 叙事作品的内部结构可以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
-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
- 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是与()。
- 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
- 儒家认为这个世界的本质是()
- 接受动机主要有哪些?
- 历史上的文学创造的客体说有()、情感说、
- “第二文本”主要是指()
- 提到招安就说不如散伙各谋出路的是()。
- 灵感是指创作过程中由于思维紧张、情绪高涨
- 叙事作品中的第一人称叙述()
- 如何理解“叙述语言”?
- 文学风格的核心和基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