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多项选择题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学时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则比较贴心。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 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 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会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下列说法中,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有哪些?()

A、社会工作者应该认同刘某的价值、尊严及社会权利

B、社会工作者应该接受刘某本身及其过去的犯罪事实

C、刘某的迟到可能是有原因的,社会工作者应该结合实际对刘某的问题作个别化处理

D、社会公益劳动是一种既定安排,社会工作者应该要求刘某在任何情况下都准时参加

E、社会工作者应该相信刘某是可以改变的

  • A,B,C,E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