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结合实际,论述认知失调理论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
认知失调理论的应用范围很广。认知失调理论在心理治疗、儿童教育、消费行为和决策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心理治疗。
认知失调理论中对努力理由所作的研究认为,从事一项活动所付出的努力越多,个体会觉得这些活动越有价值。因为对心理治疗的承诺和对治疗效果的相信是心理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转变原有不信任的态度是极为重要的。因此,设计一些治疗程序,使被试相信某种治疗是需要努力的,就会增强治疗的效果。
(2)儿童教育。
我们在不足障碍研究的部分中讲到,当我们用温和的劝告时,儿童的已有态度同行为产生失调,已有的态度会得到改变,从而使我们所教育儿童应当树立的正确态度得到内化。这启发我们,在儿童教育方面不能采取粗暴、严厉、威胁,甚至打骂的方法,否则其结果适得其反,不利于转变儿童的消极态度,而循循善诱,耐心说服更为有效。
同时,在诱导服从研究中,我们知道当完成于原有态度相反的某一特定行为的诱因较小或较弱时,个体往往会体会到认知失调,表现出一种与行为相一致的态度。因此,在过分的充分理由存在的情景下,它可能会破坏一种重要行为的内在价值。这在儿童教育中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3)消费行为。
认知失调理论指出,与行为有关的过分的充分理由会具有与希望相反的效果。因此,以提供优惠券或以优惠价为特征的广告和推销活动实际上减弱了顾客对于提供优惠券的那些商品的依赖。
从决策后失调来看,由于在两个相近的商品中进行选择,会产生购买后失调,即选中商品的缺点和未选中商品的优点,同选中商品的优点和未选中商品的缺点之间产生失调。减少失调的一种方法就是主动追求信息,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精明的厂商和商品推销员会抓信这个时机,一旦顾客买了这个商品后,随即以各种方法将有关这个商品的资料及时地送到顾客手中,使顾客更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并发展成为所选择商品的一种更强烈的积极态度。
(4)决策。
决策失调在其他很多条件下也存在。一个人在数个被择方案中选中一个方案,作出了决定。当实行了这个方案后,发现它是一个拙劣的方案,但他往往会坚持自己作出的决定,而且还常常把大量时间、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导致失败的行动过程中去,这种现象称为“承诺升级”。“决策升级”现象的原因其实就是决策后的认知失调。对于这种现象的避免,认为可以让管理人员把开发一个项目或设计一个项目交给一个小组,而把执行这个项目交给另一个小组,这样就比较能避免“承诺升级”。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心理学上人际吸引属于()的研究领域。
- 模仿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家()提出的。
- 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的一系列实验发现,
- 简述人际的非言语沟通的方式。
-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依据社会关系的规范要求
- 亲属选择
- 启动(priming)
- 诱导服从实验的结论认为,为完成行为而提供
- 认知失调主要是由学者()提出来的
- 图式是心理学当中描述人的认知()的一个概
- “权威解决法”是一种特殊的().
- 简述学习理论关于态度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主要
- 在佛洛依德看来,人格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最早使用“自我实现”一词的是().
- 利他行为的社会规范理论认为影响利他行为的
- 控制源理论是由()提出来的,他把人分为(
- 环境心理学常使用“假装电击”的实验范式来
- 易得性直觉 (availability
- 在社会认知中以下哪个不是认知者的因素()
- 基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