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郑、晋两国公布成文法的措施及所引起的争论。
- (1)公布成文法的措施
郑国公元前536年,郑国的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公元前501年,郑国公布由邓析私造并写在竹简上的竹刑。
晋国曾制定“被庐之法”、“常法”,但未公布于众。直至公元前513年,晋国将范宣子的刑书铸在鼎上,正式公布成文法。
(2)公布成文法所引起的论争
郑国子产公布刑书时,遭到晋国以叔向为代表的旧贵族的反对。叔向写信给子产,说:“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知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并发出感慨:“国将亡,必多制。”子产在给叔向的回信中,对制定和公布成文法的目的说的很清楚,即在于“救世”,为了缓和社会矛盾。
晋国铸刑鼎,遭到孔丘的反对。孔子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所谓的“度”就是“贵贱不愆”。还说:“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3)公布成文法引起论争的原因
春秋以前虽然有成文法,但都没有公之于众。原因是“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则民畏上也。”便于统治者利用能够法律为所欲为。春秋时期,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他们从维护本阶级利益出发,反对奴隶主旧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制定成文法并公开,以保障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摆脱旧贵族的压迫和宗法等级制度的羁绊。因此引起了激烈的论争。
公布成文法结束了法律只藏于官府不使百姓知悉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标志着奴隶制法制的瓦解,封建制法制的开始建立。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制定的刑事法典是()。
- 简述《大明律》的制定。
- 试述唐代的立法思想及唐律的特点及影响。
- 僭越罪
-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
- 唐高宗时期最大的立法成就是长孙无忌等人对
- 太平天国后期的施政纲领是()。
- 明朝在司法制度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厂卫干
- 第五次将“服制”列入律典中,作为定罪量刑
- 简述春秋时期成文法公布的意义。
- “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是夏启在准备讨伐有
- “八议”有西周的“八辟”演变而来
- 晋律首次“服制入律”,直接纳礼入律。
- “十恶”中的“恶逆”主要指以巫术害人、肢
- 西周买卖兵器、珍宝等物使用的契券称()。
- 试述元朝监察机构的特点
- 按唐律的规定,杀害本属县令,属于“十恶”
- 我国古代法官回避制度创立于()
- 汉代最高监察机关为()。
- 《中华民国约法》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