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张炎的)意趣说
- 《词源》也专设了意趣一节,提出了‚意趣‛的审美要求:词以意为主,不要蹈袭前人语意。并说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洞仙歌》(冰肌玉骨)、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姜夔《暗香》、《疏影》等词‚皆清空中有意趣‛,但却批评周邦彦词‚惜乎意趣却不高远‛。从他的论述看,意趣当是指词中要蕴含着的丰富的审美情趣。但意趣有各种各样,张炎所指则是偏重于蕴含在作品中的超脱高远的情趣,其实它与诗论中的意境很有相同之处。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严羽强调学诗要以()为主,就是说诗人要有
- 李清照在《论词》提出的著名观点是词应()
- “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
- 简述钟嵘《诗品》关于感情论的论述。
- 试述(王国维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 隔与不隔
- 李渔的《()》是一部杂著,共分八个部分,
- 清代诗论家叶燮把创作分成“()者”即创作
- 试述“滋味说”
- 请将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成白话文 予闻世谓
- 王士禛在《池北偶谈》中谈到王维画雪中芭蕉
-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 罢黜百家
- 教材认为:曹丕提出的文以气为主中的气是指
- 严羽在《沧浪诗话》里提出了妙悟说,这是他
- 钟嵘评诗,把历代五言诗人分为两大体系,它
- 叶燮在《原诗》里把创作主体分为才、胆、识
- 论述(孟子的)“以意逆志”说
- 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
- 沈德潜的论诗著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