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某校对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教材课外读本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2/3以上学生的完成情况很不理想。这一数字让语文老师们十分震惊,如果不扩大知识面,单靠课本上的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呢? 一部分教师认为,应该改革阅读教学模式,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王老师还设计了“语文课进阅览室”的具体方案:学生在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刊物,并组成兴趣小组,阅读与研究、交流相结合;搭建“语文课进阅览室交流平台”,以学生为主持人发表同学们的“荐杂文”“知类文”“谈方法”“说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的成就感。 方案提出以后,老师们都觉得这个方法不错,但它要求任课教师花费更多的心血来备课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这对于已经非常繁忙的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个重负。学校领导对此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选择了高一、高二年级的五个班进行每周在阅览室上一节语文课的实验。 一段时间下来,王老师惊讶地发现两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课堂秩序会这么好。原来体育课后上语文课,刚刚进行剧烈活动的学生要有一段时间才能平静下来。现在进了阅览室,大家各就各位,很快进入阅读环节;第二个“没想到’’是见效这么快。半个学期的十多节课下来,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有了改观。期中考试,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学生们都说喜欢这种新的上课方式。 问题: 结合新课程改革,谈谈终对王老师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验的看法。
-
(1)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了单纯的知识容器,压抑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仅摄取知识,而且进行有目的的思维,激发学生勇于思考、质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王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教学实践中,善于交出学生思维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通过“语文课进阅览室”,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在愉悦的情境中,享受学习知识的快乐。
(3)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4)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转变,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建立了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为他们创设有利于其获取信息、相互交流、主动思考的环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学校与家长联系主要的途径是()。
- 王雪是初中三年级的女生,智力正常,人际关
- 课堂里的人际关系对课堂气氛没有影响。
- 儿童开始有了"他人"的概念,但只是基于"
- 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
- 以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不破坏社会道德
-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有一位教师说
- 豹子头林冲沉着老练,身负深仇大恨,尚能忍
- 人本主义认为人类最基本的动机是()。
- 备课就是备教材。
- 以下对情绪不稳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简要说明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
- 班杜拉认为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
- 在行为主义强化理论中,正强化和惩罚都可使
- 苏联教育家鲁宾斯坦曾经说过:"思维通常总
- 打破学科界限,在某些学科之间加强联系,用
- 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既是
- 简述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