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直接介入的个案工作模式。
-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人在情境中”
(1)理论基础:心理分析理论、自我心理理论
(2)基本观点:过往经历(童年经历)对问题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3)诊断重点:对矫正对象做心理动态分析,即研究其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超我及其互动,自我防卫机制等,同时也注重从人与环境关系的角度对个人状况加以调整。
(4)治疗目标:减少案主的焦虑和不安;减低“人在情境中”系统的功能失调;增强案主的自我适应技巧和能力;增强案主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改善案主的社会生活环境。
2、人本治疗模式
(1)基本观点:人是善良、理智、仁慈和可以信赖的。人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愿望和能力,而且有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
(2)诊断重点:案主问题的成因是案主有一个较低的自我观,自我评价很低。
(3)介入目标:促使案主对自己有较实际的看法;较有自信和较有自主能力;能够对自己及其感受有较大的接纳;对自己持较积极的看法和评价;减少对自己的经验做出压抑性的评价;行为上表现较为成熟、社会化,适应力较强;压力对其影响程度较低,较能克服压力和挫折;性格上显得较为健康;对他人较接纳
3、任务中心模式特点:简短、明确、规划、系统化。
(1)介入目标:着重于帮助案主分析和处理具体的问题,因此所确定的任务是具体的、有限的,是案主的问题,而不是案主的个人成长,是“一个可以处理的问题”,案主知道这一问题的存在;案主承认这是一个问题;案主愿意处理这一问题;案主有能力处理这一问题,如就业、人际关系、学业成绩等。
(2)介入程序:工作者与矫正对象找到目标问题;根据对象对问题的焦虑程度确定处理的先后顺序;双方就问题确定和分配工作任务;双方共同完成任务;检验成绩并计划矫正对象在辅导结束以后应该继续履行的任务。(问题探索,确认问题,订立契约,任务规划执行,结束阶段)。
4、行为修正模式
(1)基本观点:人的行为是学习得来的。人的行为包括操作性行为和反应性行为两种,前者是由个人意识所控制,它是否出现以及出现频率的多少,主要受行为结果的影响,后者无法由个人意识控制,而是因刺激引发生理变化而产生,最常见的有焦虑、不安和性冲动等行为反应。
(2)矫正目标:案主现实的、此时此刻的行为问题。
(3)诊断与介入重点:针对引发行为的前因和维持行为的后果两个因素进行分析诊断和介入处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三农”工作,()稳
- “然拟进一分,则察也进一分,先能察而后能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坚持(
- 反映我国古代社会中政治、纲常伦理、道德规
- 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什
- 发布文章时,选择文章内容类型为“图文”,
- 行政环境的特点
- 办公事务主要包括()。
- 按照()的原则,强化高质量绿色发展导向,
- 下列选项中未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范围重新做了界定,根据
- 畅通( ),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
- 如果组织中需要创造出高昂的士气来实现组织
- 社区服刑人员芦某因寻衅滋事罪在金安区司法
- 天鹏公司为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且依法设立了
- 布坎南拓展了政府职能的范围,指出政府职能
- 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有()
- 地球上有多少是陆地?
- 公开招聘的基本原则是()。
-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完善()质量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