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一名初中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一本新华字典不见了,而她曾在这本新华字典的背面写了个“玉”字。老师问明了情况后,让这名学生先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这位老师来到教室说,前两天老师布置让每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检查中,老师发现一名女生的字典背面写了个“壁”字,而这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老师当时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顿时满面通红。但老师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后来老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平时品德很好,但她家境贫寒,母亲抱病卧床。因为还要给母亲买药,一本11元的字典对她来说是很难买得起的,而老师当时要求每个同学必须买一本字典。了解了这些情况后,老师自己花钱买了一本字典,并在背面精心地摹下了一个“玉”字。然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宣布说,某某同学的字典找到了,是其它班的同学拣到的。数年以后,学生们毕业了,有一天这位老师收到一封信,里面夹着11元钱。信里,这名学生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衷心地感谢老师对她的爱护。 试分析上面这则案例中语文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
一、语文老师的做法是妥当的。因为:
1.对于拿别人字典的女生,老师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事出有因(因家境贫寒,母亲抱病,无钱买来字典),便没有当众“杀鸡儆猴”,而是自己掏钱为学生弥补了过失,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表现出祟高的师德,令人敬佩。
2.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育的人道精神,在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老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需要和感受,超越简单道德说教的束缚,对学生的品德影响深远而长久,教育效果是可靠的。
3.老师也没有采取简单的息事宁人的态度,而是将个别的问题进行个别的处理,通过心灵的交流,给学生以自我觉悟的机会,表现出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的尊重和对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信任,同时又利用集体的心理氛围的影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着无声的引导,这些都是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
二、老师的做法并不妥当。因为:
1.老师出于保护学生的心理,动机无可厚非,但老师为此而不惜自己做假,当众隐瞒了自己完全知道的事实,这样做并不好,至少有了欺骗学生之嫌。
2.学生无论有什么原因,都不应该做不道德的事情,而老师过于看重客观原因而忽略学生行为失当暴露出来的问题及其可能导致的更大的危险,基本上只是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这种表面的善良可能为学生带来更大的伤害,因此自掏腰包的做法并不可取。
3.老师煞费苦心营造一种所谓的“人文环境”,其行为是否妥当,情节表明在“数年以后”才从学生的来信中得到肯定,这是不是也太冒险了一点?如果这位学生在当时就产生了一种“占小便宜没事儿”的侥幸心理呢?后果实在不堪设想。因此还是应该即时说清楚,再个别加以解决为好。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全民教育思想的基本涵义。
- 科学方法与能力是科学素质的核心,()是科
- 人们习惯于以1990年3月在泰国宗迪恩(
-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落实()的战略重点
- 概括主体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基本职能:对知识的()
- 为什么说现代教育应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
- 教育是()特有的一种有目的()的社会实践
- 简述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特征。
- 《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强调,要在世界各国有
- 主体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有着主观意志的自
- 举例说明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先
- 人文学科教育与人文实践活动相结合是人文教
- ()是全民教育思想的宗旨和最终目的。
- 现代教育具有实践性,这是现代经济和科技发
- 教劳()思想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就开始出现
- 个性化原则
- 概述科学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 美国一所中学的老师在教二战历史时,布置了
- 教育思想具有认识功能、()功能、导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