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特色。
 
- 第一,中国历来的文学批评理论重视主体的作用,包括文学创作主体和文学欣赏主体的作用。批评家在阅读作品时,要顾及作家的全人格,每每“想见其为人”,要求“读其书而知其人”。中国文学批评理论还要求批评家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做到“知音”、“会心”;承认批评家有权对作品做出独立的不同于作者意图的阐释。  
第二,中国文学批评重视以文学欣赏为前提,重视从敏锐的感性体悟中提炼出理性判断,强调“辨味”,往往还格外强调追索文字之外、表层内容之外的意味,即味外之味。同时,基于汉字、汉语的特点,中国文学批评有大量关于声韵和修辞的分析,引导读者领会作品的语言形式美。
第三,中国古人讲究文学批评文本的文采,有些文学批评著作成为广受欢迎的美文。第四,中国文学批评早已形成自己的术语体系,这些术语往往能传达汉语文学的独有神韵和中国人审美心理的特点。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张炎的)“意趣”说
 - 结合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实践,谈谈他的诗歌理
 - (公安派的)”性灵”说
 - 简述分析哲学、现象学、科学哲学对20世纪
 - 试评述钟嵘在《诗品序》中提出的“诗有三义
 - 以下哪部是冯至的诗集()。
 - 中国古代评点小说的始作俑者是()
 - 一定的政治体制与政治观点及其变化,对文学
 - 王充《()》涉及文学理论的篇章主要有《自
 - 李渔认为戏曲创作要“立主脑”,他的所谓“
 - 下列作品中并未采用象喻、虚拟手法的是()
 - “立言者贵于助教”是葛洪在《()》中提出
 - 简述《典论•论文》的产生背景
 - 王充《论衡》一书突出地体现了()的文艺观
 - 穆旦属于哪个文学流派:()。
 - 较重“文”的卓约轻灵而少“论”的架式的文
 - “风、雅、颂”“赋、比、兴”
 -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第六首:“心画心声
 - 马丁路德金所说的“100年前,一位伟大的
 - 试评述金圣叹关于人物性格塑造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