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张炎的)“意趣”说
- 《词源》也专设了“意趣”一节,提出了“意趣”的审美要求:“词以意为主,不要蹈袭前人语意。”并说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洞仙歌》(冰肌玉骨)、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姜夔《暗香》、《疏影》等词“皆清空中有意趣”,但却批评周邦彦词“惜乎意趣却不高远”。从他的论述看,意趣当是指词中要蕴含着的丰富的审美情趣。但意趣有各种各样,张炎所指则是偏重于蕴含在作品中的超脱高远的情趣,其实它与诗论中的意境很有相同之处。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认为“文艺的进程应当理解为一种对话过程”
- 《我学国文的经验》最初发表于()
- 下列概念属于读者批评提出的有()
- 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和()为指导,以(
- 试述魏晋玄学中言意之辩与文艺美学的联系。
- 西方文学批评的源头是()和()。
- 文本批评的一个鲜明特征是立足文本,强调批
- 李渔的一部内容涉及戏曲、歌舞、建筑、园林
- 试论钟嵘的“滋味”说。
- 梁启超提倡的“诗界革命”、“()”和“(
-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
- 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
-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开创“诗话”这种独特
- 你是如何看南宋词论家对苏词的不同评价。
- 简述叶燮文学创作论的基本内容。
- 文学批评的基础是()
- 把创作客体(“在物者”)分为理、事、情三
- 文学批评写作中的复述的基本要求包括()
- 文学批评的目标是对文学现象作出()
- 简述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两个基本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