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德国出现,70年代达到高潮的()是从理论上将接受者的创造性阅读置于整个文学活动中的主要理论代表。
- 接受美学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1859年()的重要
- 什么是文学接受活动中的还原与异变?
- 以余光中《夸父》为例,试述文学象征意象中
- 原型意象
- 评价作品艺术形象的着眼点有那些?
- 皎然的诗论著作是《()》。
- 在审美教育本体问题上,近代美学家们多主张
- 艺术发现是()的契机。
- 简述隐含作者和叙述者的异同。
- 话本
- 怎样理解审美活动?实现审美的条件是什么?
- “从语言上,我们可以看出来作家们的不同的
- 提出“陌生化”概念,强调作品语言与现实之
- “叙事”一词包含三方面的涵义:叙述内容、
- 情节性叙事作品中的世界是()。
-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收集的文章主要是()
- 文学意境特征为()
-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 试谈谈你对中国古典文论当中“虚静”理论的
- 《打出幽灵塔》的作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