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谈谈你对中国古典文论当中“虚静”理论的认识?
-
(1)“虚静”本是道家倡导的一种修养方式,又称“静思”、“虑心”、“空静”。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对“虚静”就有很多阐释:“致虚极,守静笃”。强调只有保持一种虚静的心境,才能认识和把握万事万物。随后庄子发挥了这一思想,对虚静理论作了补充:“虚静者,心斋也”,他用“心斋”来解释虚静,要求人从各种欲望中解脱出来,摆脱个人的利害得失,做到内心的澄彻空明。惟其如此方能达到“道德之至”的至高境界。
(2)道家之外,管子和荀子也非常看重虚静的修身养性的作用。从魏晋开始“虚静”逐渐演变为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术语,对中国古代的审美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陆机在《文赋》中运用“虚静”理论来对文学艺术创作思维进行剖析,认为虚静的状态乃是进行文学构思、创作的首要条件。刘勰的《文心雕龙》同样凸现了虚静的价值:“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唐代在六朝文论的基础之上继续强调“虚静”对文学创作的重要作用。”除此外,杜甫、白居易等人也标举虚静。可见“虚静说”在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广泛程度。
(3)作为文论中的“虚静”概念主要强调的是文学创作中的心境需要“虚静”的状态,而较少涉及文学接受活动的论述。但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接受者在面对作为审美客体的文学文本时,同样需要以一种“虚静”的心境状态从事文学的接受活动,惟其如此,才能够不受外在的功利性的干扰,以一种无功利的空明心理状态进行审美观照达到最高的审美愉悦感。文学接受中,接受者只有保持虚静、平和自然这样的心境,才能全神贯注进入作者所创造的虚无缥缈的世界,才能和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才能真正理解和接受作品,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1923年,在北京组织新月社的主要成员有
- 读者的期待视野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 典型人物就是类型化人物。
- 杨志是受谁之托去押解生辰纲的?()
-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所使用的
- “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于
- 什么是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
- 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活动的基本要
- 内指性
- 简说文学创作活动与人类物质活动的联系与区
- 中国当代文学转型的重要特征有()。
- 在西方,狭义文学从广义文学中独立出来,大
- 清末民初诗人樊增祥、易顺鼎被冠以R
- 灵感是指创作过程中由于思维紧张、情绪高涨
- “移情式阅读”的意思是()
-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的诗论观点有哪些?
- 个人先于语言而存在。
- 张恨水的()是社会讽喻小说,采用的是梦幻
- 如何理解文学创作是主体与客体的双向建构活
- 王绩代表作《野望》的艺术风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