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战时须作平时看”教育方针。
-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提出“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内容:
①“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
②为“适应抗战需要”和“符合战时环境”,适当“改订教育制度及教材,推行战时教程”,训练培养抗战所需要的各种专门技术人才;
③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一方面要求学生信仰三民主义,抵制共产主义思想;另一方面要求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民族自信心。
评价:这是一项并不短视的重要决策,它建立在对战争持久性的抗战形势估计的基础上,坚持“抗战与建国兼顾”的原则,没有因抗战而放弃正常的教育,顾及到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这一政策客观上维持了教育的连续性,为今后国家建设培养、储备了人才。当然,这也是国民党控制教育抑制民主思想发展的有效工具。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党化教育是()时期提出的教育口号。
- 张之洞的学制改革思想具体体现在()中。
-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严复的教育目标()
- 魏源提出了()的思想,他撰写的《海国图志
- 元朝在中央官学中专门设立(),学习亦思替
- 以下教育论著不属于《礼记》的是()
- 论述科举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分析其对当今教
- 战国时期,并称“显学”的是()两大学派。
- 元朝政府在积极提倡办书院的同时,也加强对
- 墨子教育内容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方面,突
- 首先摒弃了鬼神观念,开创了人文理性时代的
- 我国境内最早的文化遗址是(),距今约18
-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提出来的。
- ()提出了“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
- 道家推崇“无为”之道,反对儒家的“有为”
- 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方法和内容受到欧美(
- 在先秦诸子中,()将君师并称,()则进而
- 战国时期,崇尚自然,追求个人精神的解脱,
- 稷下学宫的特点有()
- 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已经落后,应由西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