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符),以类合一,天人一也。”“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其尊皆天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古者天下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以下便是英国法治所达到的地步:给予每个人以天赋的权利,差不多在所有的君主政府里,他们这些权利是被剥夺的。这些权利乃是:人身和财产的全部自由;用笔向国家提意见的自由;只能在一个自由人所组成的陪审委员会面前才可受刑事审问的自由;不管什么案件,只能按照法律条文和明确规定来裁判的自由;放弃英国圣公会信徒对某些职位的特权,信仰的自由。 ——伏尔泰《哲学通讯》 材料四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后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两段材料对君主统治的看法有何不同?并分析导致两者看法不同的历史原因。
-
不同:董仲舒主张君主专制统治,而黄宗羲认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统治。
原因:西汉汉武帝时期,为了适应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必须加强思想统一
明末清初,由于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不少知识分子萌生了反封建专制、带有民主色彩的新思想。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
- “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
- 下列观点或学说中,包含有约束君主意图的是
- 朱熹说:“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
- 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
- “始信心非明镜台,须知明镜亦尘埃;人人有
-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
-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但是儒学以它顽
- 观察《讲经图》,所讲内容最有可能是()
-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
- 儒家思想长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 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
- 宋代理学是对汉代儒学的新发展。阅读
- 商鞅变法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 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
- “学术界论述董仲舒思想的政治性时,往往侧
- 下列成为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依据的理学著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时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