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我国刑法总则对死缓减刑的限制性规定。
-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人民法院依照上述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刑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因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我国公民王某乘坐开往菲律宾的中国轮船,在
- 甲对乙实施抢劫,乙奋起抗争,恰遇甲之好友
- 犯罪对象是指被犯罪行为侵害的、而为我国刑
- 甲开车时打了个喷嚏,使方向盘失控,车冲到
- 《刑法》第233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
-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
- 在我国对刑法的立法解释的方式有()
- 我国刑罚的目的是(),它包括()和()两
- 被告人吴某(男,19岁)系某大学三年级学
- 对于管制犯、缓刑犯和假释犯,人民法院根据
- 刑事责任与刑罚有何联系、有何区别?
-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
- 简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立法中的体现。
- 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的,不能认定为
- 根据刑法理论,犯罪既遂形态可以分为()、
- 犯罪的()是指一切犯罪所共同(),即我国
- 刑罚对犯罪分子专门适用的功能有()
- 谈谈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
-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都适用我
- 犯罪中止不可能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