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 小锦,男,7岁。小锦3岁的时候在家门口走失,被人贩子拐卖到了一个偏僻的农村。小锦的父母从来没有放弃找寻的希望,几年来一直奔波于全国各地寻找小锦。在各方的努力下,他们终于在失散4年后找到了小锦,并把他从收养他的农村家庭接回了城市的家。回到城市后,小锦对城市生活环境出现了各种不适应,与自己的亲生父母在感情上也很疏离,一句爸爸妈妈都叫不出口,平日里基本不开口和父母说话,甚至很排斥现在的家庭,总想回到那个收养他的家庭去。小锦的父母尝试各种方法跟小锦消除情感隔阂,他们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周末带他去游乐场玩、跟他讲述3岁前发生的趣事儿,尽管他们一直努力尝试和小锦重新建立感情,但是收效甚微。因为害怕小锦再次走失,小锦的父母每天坚持接送他上下学,几乎不让小锦单独和其他小朋友在社区一起玩耍,为做到更好地陪伴小锦,弥补错过的哪些成长时光,他的妈妈甚至辞去了工作,专职在家照顾他。但是小锦自回城以后一直闷闷不乐,总是很沉默,也不愿与人交往,对陌生人总是很不信任,极度缺乏安全感。 问题:1.从上述案例中分析小锦现在的需要。2.从上述案例中分析小锦个人及环境资源。3.针对小锦目前的状况,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 1.上述案例中,小锦现在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的需要。儿童的发展需要也被称为儿童的成长需要,是指儿童为了身心发展需要获得的关爱、教育和引导。案例中,小锦在3岁时被拐卖到了农村,从小就缺失亲生父母的爱,也缺乏良好的家庭生活和适当管教,导致回到原生家庭后难以和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2)受保护的需要。儿童受保护的需要也被称为儿童的免遭伤害需要,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在身心两方面得到安全保障,不受任何人为的伤害。案例中小锦3岁时走失被人贩子拐卖,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导致对陌生人总是很不信任,极度缺乏安全感,不愿与人交往。(3)游戏的需要。儿童需要游戏,是由其天性决定的。儿童在游戏中获得身体的成长,并通过游戏学会与人相处,逐渐认识和了解社会。案例中的小锦整天由父母陪同,几乎不能单独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4)社会化的需要。儿童的社会化是儿童逐步了解社会、掌握生存技能的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一步。这个过程离不开社会群体、集体、个人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也离不开个人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系统。本案例中,小锦几乎不能单独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平日里基本不开口和父母说话,总是很沉默,阻碍了小锦社会化需要的发展。
    2.从上述案例中分析小锦个人及环境资源。小锦的个人资源。与同龄孩子相比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体验过不同家庭,城市和乡村不同的生活。小锦的环境资源。首先是亲生父母对小锦深深的爱,为了弥补错过的那些成长时光,妈妈甚至辞去了工作,专职在家照顾小锦;其次是农村收养家庭的资源,如果处理的好,小锦可以同时得到两个家庭的爱护;学校同学是小锦朝夕相处的伙伴,老师也是有力的支持资源。
    3.针对小锦目前的状况,社会工作者应采取的介入策略主要有:(1)直接对小锦介入。通过游戏进行心理辅导。调整小锦的心理状态,降低小锦对原生家庭的排斥感和对城市的不适应感,增强小锦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增强小锦对人的信任,提升安全感。(2)直接对小锦的父母介入。调整小锦的父母的认知,对待小锦不要操之过急,多给小锦一些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慢慢培养感情基础,放手让小锦独立地去完成一些事情,让他单独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增强小锦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教授亲子沟通方法,例如如何与小锦在游戏中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促进亲子关系沟通关系。(3)与小锦学校的老师取得联系。让老师们在学校给予小锦更多支持和鼓励,帮助小锦尽快地融入学校生活中。(4)如果有可能,开设一个有类似适应问题的孩子的小组,进行团体辅导。(5)如果有可能,建立与收养家庭的连接,得到收养父母的支持,把农村收养家庭作为小锦成长的体验基地,可以从中培养小锦感恩情操。【提示】此题考点涉及本章中儿童的需要、第一章中优势视角、第二章中介入策略、本章中收养家庭、儿童游戏辅导、团体辅导等知识点。由此可见,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是回答社会工作中级实务问题的基础。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