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论《子夜》倾向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
恩格斯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说:“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马克思也说,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化”。都是强调现实主义的观念、倾向应与艺术性结合。《子夜》正是如此做的。
(1)作品的意图是要“大规模的描写中国的社会现实”,与这一意图相一致,《子夜》的艺术结构也具有相应的特征:宏大的结构。其表现为:A、“一树千枝”结构法。一树:以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而最终破产的悲剧为主干,以吴荪甫与赵伯韬的矛盾、吴与工农的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的矛盾这三组矛盾为枝叶,组成一个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的结构。在这三组矛盾中,吴与赵的矛盾又是主要的,它代表了民族资本家与买办资本家的矛盾,决定着另两组矛盾的变化与发展。B、总起与分叙情节安排法。1-3章,借老太爷丧事记录人物,然后以此为基础,逐步展开矛盾。4章写农村斗争。5-16章是小说的主体部分,先采用几条线索交叉发展,使序幕中(1-3)提出的线索同时得到发展,接着又让两条线索:吴与赵、吴与工人发展。17-19章是高潮,主要是赵在公债市场上拼死决战,最后以吴的惨败而结束。情节到此嘎然而止,干净利落。这样的结构就恰好满足了作者要“大规模描写中国社会现实”的倾向。
(2)作品的意图是要揭示中国的命运,表明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而作品中主要人物吴荪甫的命运却艺术地表现了这一意图。吴荪甫的失败正说明了在当时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3)作品关注的是中国社会重大的性质问题,因此所选的题材也是重大的题材。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新文学史上最早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 你如何看待鲁迅小说《呐喊》、《彷徨》的意
- 1966年,梁羽生曾化名“佟硕之”写了一
- 《小城三月》中翠姨悲剧的时代特征是()。
- 《女神》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
- 在解放区文学中,写先进农民而不回避他们的
- 迅资助了萧红的()出版并且为之写序,予以
- 中篇小说《海滨故人》是()的代表作,写露
- 《花城》的作者是()
- 茅盾最早的短篇小说集是()。
- 《家》中的多余人形象是()
- 下列小说不是老舍20年代在英国完成的是(
- 简述郭沫若20年代创作的心理分析小说有哪
- 徐志摩的诗歌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几类?这
- 简评二十年代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 小说《田野的风》情节结局是起义的农民武装
- 简析《咆哮了的土地》(后改名《田野的风》
- 简析“京味话剧”。
- 简析夏衍剧作的风格。
- 《绝对信号》描写的主要人物是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