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某重点大学毕业生小李,在公开招聘中以优异的成绩被聘为某初中老师。刚上班时,他虚心向同事请教,认真备课,努力把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工作高度负责,教学效果好,在期末的评定中成绩优越,但随着工作的熟悉与社会交往的增多,便越来越不重视备课和对教学环节的把握,开始变得浮躁,他认为:“教师上课就那么回事,我备好一遍课可以用好多年!” 上学期学生评教,小李排名倒数。校长找其谈话,他还不以为然:“我重点大学毕业生,难道还教不了初中生?”之后,他把对校长和学生评教的不满都撒到学生身上,上课时对不专心听讲或成绩差的学生或挖苦讽刺或罚站,甚至赶出教室。 试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 材料中小李老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中教师的做法违背了爱岗敬业的要求。小李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对工作变得不负责任,不认真备课上课,敷衍塞责。“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
(2)材料中的教师没有做到真正地关爱学生。小李把对校长和学生评教的不满都撒到学生身上,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这些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关爱学生就要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绝对不能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材料中的教师没有真正地践行教书育人的要求。小李老师在上班一段时间之后越来越不重视给学生上课、辅导、批改作业,变得浮躁,对班上学生的评教也不以为意。《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小李老师的行为严重地违背了教书育人这一要求。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
- ()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形成道德信念。
- 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之为
-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 近代教育和古代教育相比较,出现了哪些变化
- 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
- ()就是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
- 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
- 奥苏伯尔认为,对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的
- 确定教育目的必须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
- 一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际年龄是8
- 张林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爸爸由于
- 态度是通过遗传继承的。
-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 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板书形式有( )
- 有关课堂教学的优点不正确的是()
- 甲、乙两班同学学习同一段材料,甲班同学学
-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儿童学唱《我
- “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指的是()。
- 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