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
学习动机的激发指使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的行动。学习动机的激发在于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具体方法有以下6种: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心理学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呈倒U形曲线,即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动机水平适中时的学习效率最高。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再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以后的行为及动机,并且归因方式可以训练和改变。因此,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
(5)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6)注意个别差异。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
- 生物教师利用幻灯或视频资料,可以观察到动
- 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能超越。()
-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
- 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
- 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分析与
- 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最高级的是_
- 下列能够促进创造力发展的是( )
- 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是(
- 资源管理策略有哪几种?
- ()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表现。
- 首创全身松弛训练法的心理学家是()。
- 斯金纳认为有机体的行为有( )
- 班杜拉将强化分为三种类型:直接强化、__
-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针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
- 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几
- 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更多地考虑的是学生的
- 对于学习习惯的建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儿童看到天上的白云,一会儿看它是“大帽子
- 亲社会价值取向的动机因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