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什么是甲骨文?其艺术风格如何?
-
甲骨文是殷、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的简称,也叫“龟甲文”、“卜辞”、“贞人文字”、“契文”、“殷契”等等。殷、周人崇尚迷信,有关祭祀、征伐、疾病、田猎、气象、出入、年成等,都要占卜,以贞凶吉。卜后即在龟甲、牛胛骨或鹿头骨上刻下卜辞或与占卜人有关的事宜,留存下来,就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甲骨文。甲骨文多是用刀直接刻在甲骨上的,也有用朱色或墨写的,但极少。这些文字是研究殷商历史的宝贵文献,也是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文字资料。甲骨文形状、大小不一,分行布白自然,或疏落错综,或紧密严整,或放逸娟秀,异姿纷呈。刻写的刀法也有方圆肥瘦之别,随字而变,淳古可爱。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在河南省安阳小屯村殷墟发掘出很多甲骨。据我国甲骨文研究专家胡厚宣教授考证,这种甲骨从前多被称为“龙骨”,当中药材使用。安阳小屯甲骨大量出土后,王懿荣等发现上面有文字,才对其进入初识阶段。以后刘鹗、罗振玉相继进行研究。后来又在陕西省周原地区、山西赵坊堆村发现了一批周朝时期的甲骨文。自一九二八年起官方开始对甲骨文进行发掘收集和系统研究。《甲骨文编》等著作相继问世,当时主要是从文字学角度进行研究。计有一九○三年刘鹗的《铁云藏龟》;一九○四年孙诒让的《契文举例》;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董作宾的《大龟四版考释》;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郭沫若的《卜辞通纂考释》;商承祚的《殷墟文字类编》;中国科学院编的《甲骨文合集》等。近百年来,共发现甲骨约十六万片之多,国内存近十万片,散佚海外约六万片。现知单字总数约三千五百个左右,经考释已辨认出来的约有二千字。
近人董作宾将甲骨文的风格分作五期:(一)盘庚至武丁时期,以武丁时期为多,这一时期的刻字字大,气势磅礴;(二)祖庚、祖甲时期,此时字修长,书体工整凝重;(三)廪辛、康丁时期,书风颓废草率,常有错讹;(四)文丁、武乙时期,贞文简略,书风粗犷而倚侧多姿;(五)帝乙、帝辛时期,契文规整严肃,一丝不苟,大字俊伟,小字秀莹。近期以来,有更多的人把甲骨文作为中国目前已知最古老的书法艺术进行研究和探讨。尽管由于骨片的大小和刻字的大小不一,章法布白错综,但都有均衡感,较钟鼎盘彝之类的款识,更觉爽朗可爱。由于当时书写的工具多是刻刀和骨板,所以笔画细瘦,方圆相间,且方笔居多,字形长方而少轻重顿挫。其作圆形的,有如草书中的“游丝体”,回环婉转,卓然天成,字的结构也不定型,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地方繁简悬殊,异体字较多,保留了不少象形字的特点。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