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有个学生,在老师上课板书时,常用两手食指敲打桌沿,发出“哒哒声”的响声。虽然有老师警告说查出来要处分,可总是禁而不绝。后来,一位音乐老师找到了这个学生。他怯生生地站在老师面前,等待批评和处分。出乎意料的是老师不仅没有责备他,反而笑着说:“你参加乐队打鼓好吗?”学生愣了,以为老师讽刺他,不敢答话。老师接着说:“学生乐队缺一名鼓手,我觉得你有条件当。但是,你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课,遵守课堂纪律,不要再敲桌子了,好吗?”学生点点头,泪水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后来,这个学生敲鼓进步很快,上课也不再敲桌沿了。阅读上述材料,详细分析材料中突出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
-
(1)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的音乐老师针对学生用食指敲桌沿这一行为并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警告,而是循循善诱,引导他加入乐队打鼓。
(2)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音乐老师的做法也体现了这一原则。老师能够从学生用食指敲桌沿这一行为与看到学生有打鼓的潜质,说明音乐老师能够做到一分为二地客观评价学生,能够最大化学生的优点,缩小学生的缺点。
(3)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音乐老师提出让学生到乐队当鼓手,同时提出要学生上课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这体现了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启发自觉,使其得到良好的发展。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小学生由于考试焦虑而产生的失眠可采用()
-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记忆力水平,主要属于(
- 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
- 二年级2班的学生特别喜欢她们班王老师,都
- 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
- 有的学生在初学英语单词时,常常在单词旁边
- 下面是三位学校教师对心理健康的理解,结合
- “头悬梁,锥刺股”,体现了()。
-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的复杂程度,将有意义
- 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
- 美育与智育的关系是()的关系。
- 小明的父母都从事房地产开发工作。因为工作
-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描写的心理活动是
- 人的“生命中枢”是()。
- 下列对小学生骨折急救的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 第一个用实验的方法系统研究心理现象及心理
- 墨子提出了著名的“素丝说”,认为“人性如
- 思维过程包括哪些?
- 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一味批评学生
- 肌肉拉伤的最佳处理方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