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分析陈三立《晓抵九江作》“藏舟夜半负之去,摇兀江湖便可怜。合眼风涛移枕上,抚膺家国逼灯前。鼾声邻榻添雷吼,曙色孤逢漏日妍。咫尺琵琶亭畔客,起看啼雁万峰巅。”
-
第一,《晓抵九江作》这篇诗文创作于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期间,这年底,满腔激愤的诗人乘舟由南昌至九江,夜不能寐,写下了他的名作。
第二,诗人独自一人,思绪连翩,难以入睡,眼前风涛四起,国恨家仇,一起涌上心头。“合眼风涛移枕上,抚膺家国逼灯前”一联极为生动传神,集中凝炼地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给人以深刻印象。
第三,这首诗流露了个人的身世之忧,但斗争的风涛萦于心头,国恨家仇迫于眼前,卧榻之侧强邻侵扰,更多的仍然是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深沉系念。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报告文学这种新的散文体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论争。
- 简述《儿女英雄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 象征诗派
- 民族形式论争
- 倾向于法国象征派的三个诗人穆木天、王独清
- 王国维主要从()那里接受了唯心主义的文艺
- 新文学运行是从1917年初至1919年五
- 鸦片战争前后,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
- 秋谨写了《勉女权歌》,从日本回国后,创造
- 林语堂“五四”以后潜入鼓吹幽默、抒写性灵
- 简述《老残游记》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
- 简述鸦片战争时期爱国诗人及其创作特征。
- 陈衡哲的代表作是()。
- 《小城三月》中故事发生在()
- 如何评价曾朴对《孽海花》的修改?
- 关于“大众语”的论争。
- 《点绛唇[饯春]》一词的作者是()。
- “四川诗群”
- 简析近代翻译文学的总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