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及其重要意义。
- 提出:此原则是在1955年4月召开的亚非会议上由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的,旨在明确会议主旨,推动会议达成协议。在亚非会议上,与会国家代表在发言中出现了分歧和矛盾,中国作为参加会议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成为会议矛盾的焦点。伊拉克代表攻击共产主义是新的殖民主义,菲律宾代表试图说服亚非国家与美国等国家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其它一些国家也提出了问题和疑虑。面对这种严峻而复杂的形势,周恩来及时采取灵活策略,将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散发给各国代表,并利用短暂的休会时间起草了补充发言。发言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发言指出了亚非国家可以求同的共同基础,即亚非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寻共同基础,亚非国家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发言以具体事实有力地阐明了中国政府对宗教信仰自由,反对外来干涉的态度,并以中国同印尼、缅甸之间友好解决存在问题为例进一步驳斥了所谓中国进行颠覆活动的污蔑。周总理的发言一方面求同而不模糊界限,存异而不放弃斗争,另一方面强调了亚非国家在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的共同基础上,需要就原则问题达成协议。发言赢得了绝大多数与会国家的赞同。意义:求同存异原则为亚非会议的最终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证明该原则在谋求国际合作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证明了在总体上具有共同利害的国家通过协商可以达成某种一致,进行某种程度的双边或多边合作;该原则消除了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偏见、疑虑和误解,使新中国爱好和平的根本方针得到许多国家的理解,打开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局面,扩大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范围;该原则成为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对中国外交工作影响深远,具有重要意义。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中国对军品出口的态度
- 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
- 中国对俄"三不"政策
-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 1950年()月()日,中国与印度建立外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的核心是什么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主要内容
- 简述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对外缔结条约的基本概
- 1949年6月21日,经斯大林同意,中共
-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包括()。
- 试比较古代东西两大外交圈的特点及其对近现
- 试述我国第二次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
- 中国古代的外交为什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外交
- 中国关于人权问题的立场
- 1950年1月,新中国与东欧国家签订的第
- 中长铁路问题
- 1985年10月9日,邓小平会见罗马尼亚
- 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基本原则立场。
- 外交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