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论台湾戏曲的发展情况。
-
荷据时期,中国的地方戏曲随着汉人渡海传入台湾。早期移民对文化的眷顾,是促使中国的戏曲在台湾落地生根最主要的媒介。
明代郑成功占领台湾后,当政者重整中国文风,将传统宗教信仰与地方力量相结合,以安定民心,提高士气。
清朝统治前期,台湾的地方戏曲与民间信仰的关系最为密切。妈祖诞期、正月十五、七月中元、八月中秋、冬至以及各种角头神明的诞辰,请剧团演出,以酬谢神明的庇佑。戏曲的种类,完全以移民原乡盛行的剧种为主。
中国的剧种传到台湾后,因地理环境相异以及各地居民交杂,使得这些完全脱离文化的戏剧,融合台湾实际状况的需要,在本质或演出形式上做了某些修正。
清中叶以后,台湾戏曲的改变,明显地朝向娱乐取向,弥补了早期社会缺乏娱乐的现象。台湾的戏剧,从最初与宗教紧密结合的状况,逐渐转化成以酬神之名,娱乐为用的实用价值。
为吸引更多观众,地方戏曲逐渐加入一些粗糙低俗的东西,产生本质上的变化。又由于戏曲演出的频繁,促使“子弟班”的兴起。
戏曲功能日益娱乐化的同时,繁衍出许多地方小戏。台湾的地方戏曲,虽大都源自中国,但在台湾发展了数十年甚至近百年之后,表演形态大都偏离了原来的形貌,而融入了许多台湾的地方色彩。
戏曲的娱乐趋向以及随之产生的种种现象,说明了明清道光之后台湾戏曲的兴盛。但这种盛况到了日据时代,由于日本殖民者的压迫,地方戏曲逐渐走下坡路。日本占领台湾后,传入台湾的剧种是现代剧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人推行“皇民化”运动,对台湾民间戏曲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1945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国民政府接收台湾。战后初期,地方职业剧团纷纷重整旗鼓,戏曲复苏的速度非常迅速,但由于政局的不稳定,戏曲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波折。
六十年代以后,广播、电影、电视的兴起,造成了娱乐结构的大革命,抢走了传统戏曲的观众,更带动歌唱、舞蹈等表演事业的兴起,加上欧美文化的大肆侵入,台湾戏曲的发展受到相当严重的打击,本质上也产生革命性的变化。金光化现象严重。
七十年代中叶以来,广播、电影、电视这些强势娱乐经过十年的成长与改革,在技巧、视听效果、娱乐功能等方面长足进步。而传统戏曲却一直乏人照顾,建树甚微。台湾地方戏曲没落之际,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物欲的电子琴花车、轻音乐歌舞团以及户外电影队。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论述今日台湾的闽、客籍人民的饮食文化有哪
- 日据时代前,台湾陶器以()民族的传统瓷器
- 历史上较早记录台湾的史书是()。
- 台北建一府三县,即在台北府的管辖下,新设
- 台湾高山族关于洪水的神话属于()
- 《养鸭人家》
- 台湾近代邮政
- 雅美族居住在兰屿岛上,是以什么生产方式为
- 荷兰因占领台湾曾与以下哪些国家交恶()
- 列举原住民工艺的特点。
- 简述台湾的传统民歌及其类别?
- 丁日昌先后在台湾铺设安平至台湾府的电线,
- 简述台湾的泰雅族?
- 请问1874年的日本侵台,最终却以中日的
- 台湾居家饮食中,一日三餐除米饭外,最有特
- 被称作台湾历史上大规模移民台湾的第一人,
- 清代被称为“水沙连番”的是台湾的()少数
- 台湾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是从谁开始的?()
- 历史上的哪个封建王朝是第一次与台湾发生联
- 李鹄饼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