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诗无达诂”
- 古代诗论的一种释诗观念,语出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三《精华》。“达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训诂或解释。“诗无达诂”即是说“《诗》无定形,读《诗》者亦无定解”,这原是针对春秋战国策士谋臣在政治外交场合往往断章取义,截《诗》以托己意的现象而发的,但又因鉴赏主体的不同,对同一首诗会有不同的审美理解,因而逐渐成为中国审美鉴赏中的理论术语之一,这与西方接受美学中伊塞尔所谓作品“空白点”,“召唤结构”有相似之处。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较早阐述文学的真实性与独创性原则的是东汉
- (皎然的)“取境”说
- 茅盾作为社会历史批评的领军人物,曾从艺术
- 我国古代最早的较为完整的诗乐评论是《左传
- 教材认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艺观,大体上
- 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
- 精神分析批评的核心是()
- 文学批评文章写作应该如何“复述”才好?
- 韩愈在《答刘正夫书》中回答“古圣贤人所为
- 陆机撰写《文赋》的目的是()
- 中国的诗话在文学批评体式分类属于()
- 社会历史批评的评判尺度主要是(),(),
- 风骨
- 汉代儒家文艺观相对先秦儒家文艺观有何特点
- 葛洪文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教材认为:严羽诗论中的“()”是就诗歌创
- “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 被视为近代改良主义小说理论纲领、“小说界
- 论著体的一般的文体特征是()
- 《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