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结合具体的审美现象,论述布洛的距离说美学。
-
心理距离说是瑞士心理学派美学家布洛关于审美本质和艺术本质的理论。布洛在对实验美学批判的基础上,创立了心理距离说,并在《作为一个艺术中的要素与美学原理的“心理的距离”》一书中加以系统论述。他认为人同艺术和现实间的审美关系存在着“距离的矛盾”,就是说,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经常出现“失距现象”。
“失距现象”包括主体和对象之间距离太近即“差距”和距离太远即“超距”两种情况。前者的原因是主体不能用艺术的眼光看待对象或艺术品过分写实,后者的原因是艺术品的拙劣,无论哪种情况都不能产生美感。有鉴于此,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对象之间要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使主体以非理性、非功利的审美态度来看待对象,以便在保存事物形成结构真象的同时,实现主体与对象间的感情交流,促成美感的发生。
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是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环节,因距离随对象性质和主体能力而改变,所以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的心理距离幅度是可以调整的,调整的尺度依照主体的个性差异和能力高低以及艺术门类的不同要求而定。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作者是
- 崇高
- 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不等于作品的意蕴。
- 张世英的“境界”限于主观的“觉解”这是其
- 请结合审美实例阐述想象在审美过程中的作用
-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是谁的话?()
- 形式美的最高标准是()。
- 摄影艺术的主要造型手段是()、()和()
- 美育的最终目的是()。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说的。
- 艺术作品也可以用逻辑判断和命题形式“说”
- ()是道家文化的代表。
- “布利洛盒子”属于()
- 模仿说对艺术的界定立足于()。
- 如何体现人格魅力?
- 艺术美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性、()性、(
-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失衡已经成为当代社会
- 一件艺术作品的创造,无论有多少复杂的因素
- 提出"艺术掌握方式”这一概念的是()。
- 想象得之在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