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请列举科学家在个体、种群、群体和地态系统4个不同层次水平上开展生态学研究的例证。
  • (1)个体
    在个体层面上主要展开对生物个体及其周围环境的研究,重点则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如适应、改造等等。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环境多指小环境,也就是对生物有着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
    例1:通过考察太平鲑不同生活史阶段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验证生物耐受性原理。
    例2:M.J .Coe在1969年对羊茅草的研究,也是对小环境的考察,通过实验证明了因为羊茅草的作用,草丛外界的温度波动在草丛内部得到了缓冲。
    例子也说明了在个体层面的研究中,非生物因子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种群
    种群是物种具体的存在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在种群层次主要研究能表现种群变化的4个主要参量: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以及能表示出种群结构的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种群分布型等。主要例证有生命表的编制。
    例3:通过研究酵母茵培养的结果,可很好地验证逻辑斯蒂曲线。
    例4:高斯研究了大草履虫的实验种群,结果可用逻辑斯蒂方程拟和。
    (3)群落
    群落中通常有许多不同的种群,在整个群落内,不同种群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群落是不会独立存在的,因此在研究一个特定群落时,总是或多或少地考察到它的相邻群落,所以对群落的研究往往是比较复杂的。通常对一个群落主要是考察其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结构、优势种群、物种相对数量、营养结构等比较重要的问题。
    例5:辛普森指数回答了这样的问题:从无限大小的群落中随机取得两个标本,它们属于同一种的概率是多少。
    如果从寒带森林随机的取两株树,它们属于同一种的概率就很高;相反,如果在热带雨林取样,两株树属于同一种的概率就很低。达就是科学家在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研究亡的例证。
    例6:1974年,G.W.Frankie在哥斯达黎加研究了森林湿地环境下的气候因子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和在旱地森林环境下气候因子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并对二者作了对比分析。
    (4)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的统一整体。
    例7:证明捕食食物链只有在某些水生生态系统中才有可能成为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如1968年,Cater和Lund发现一些植食性的原生动物会在短时间(7-14d)内将某些特定藻类吞噬干净。1975年,A.H.Ilbricht—Ilkowska发现的淡水湖泊环境下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与其取食者生产量之间的关系:滤食性的浮游生物直接获取生产者的能量(也就是直接捕食)的强度很大,而且这种强度与浮游植物的大小以及是否适合浮游生物的取食特点成正比,同时,这个过程中对能量的转化效率也就越高。
    例8:对某特定区域初级个产量的研究,如1926年,美国生态学家Edgar Tmnseau在美国北部对一块玉米地在生长期内的净初级生产率的定量研究。1960年,美国学者Frank Golley对一块荒地上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研究等。
    不难看出,在不同层面上,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都是有极大不同的;个体层面上对小环境的考察,种群上对结构的考察,群落层次上对影响群落的主要生物/非生物因子的研究以及生态系统上对能量和物质的探索,都是极有针对性的。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