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并说明它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哪些重要启示?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以智力发展理论为重点,涉及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阶段特点和智力的本质等。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儿童的行为是先天的遗传结构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正是在先天遗传结构或图式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同化、顺应和平衡而获得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促进智力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经验、社会互动、平衡作用。其中成熟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智力是否得到发展,还要看后天的环境因素的作用。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物理经验比较简单,是儿童操作外界环境中的各种事物而获得的,它只有经过同化,才能进入儿童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发展。数理逻辑经验是儿童经过内在活动所获得的概念,而非来自物体表面的知识,它超越了物理经验,是儿童进一步获得发展的基础。社会互动泛指文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主要指社会关系、教育和语言的运用。它使人类与其他动物有所差别。平衡作用是一种内在的自我调节系统,负责协调成熟、经验和社会互动,它是个体与外界相互调适的状态,是矛盾与冲突的解决,是认知发展的必经历程。
    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乃是认知结构不断组织与再组织的过程,这种过程是渐进的、阶段性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皮亚杰将儿童认知或智力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与课程的重要启示主要表现在:
    (1)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造力和批判力
    皮亚杰认为,教育是认知发展的陶冶过程,就是创造条件,促使儿童与外界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不断成熟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育目的不在于增加儿童多少知识,而在于使儿童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把内心潜在的发明和发展的可能性表现出来。按照皮亚杰的话说,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儿童能做新事,有创造能力和发明兴趣,而不在于只训练重复既有事情的人;教育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培养儿童的批评性,具有求证的能力,而不只是接受知识。由此可见,皮亚杰认为教育最主要目的不在于接受事实,而是培养创造力、想象力、洞察力。
    (2)课程设计应依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点
    皮亚杰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智力发展是分阶段的,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如2—7岁为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发展了符号表征功能,能够进行简单的直接推理,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产生了同一性特征,但自我中心现象还比较严重等。为2—7岁儿童设计课程,就必须考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特点,使不同的阶段都能得到顺利的过渡,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课程内容不应明显超出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第二,所设计的课程应具有衔接性,前一阶段应为后一阶段奠定基础,后一阶段应是前一阶段的继续。
    第三,设计课程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具体而抽象。
    (3)课程组织与实施时应注意的方面
    第一,多创设可供幼儿活动的物质环境。
    第二,充分利用图画、图表等辅助阅读,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第三,重视语言教学的功能。
    (4)重视游戏和活动,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5)培养幼儿互助、合作、互尊等,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6)正确运用认知冲突原理,强调自我调节的平衡作用,发展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
    (7)课程设计应依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特点。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